彩票广告

【游金地心理】商务人士高度专业的悲哀

2014年09月29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Mr.shirley
  后天长期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会塑造出一类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商务人士体内便带有一种开关,一旦触碰,则进入高度专业的状态。
  酒店管理出身的朋友,在餐厅吃饭,待上菜时顺口问了一句:"这盘是什么牛排?"侍应生答:"和牛,先生!"朋友怒道:"我不是和牛!"侍应生赶紧改口:"对不起,先生,是和牛!"朋友彻底郁闷了:"您非得两者连起来说吗?什么叫'先生是和牛'?!"

  京沪高铁无座,商务人士讥讽:"这么多趟去上海的车,怎么可能没票?"高铁上座位闲置稍多,商务人士也不满意:"哪来这么多空座位?浪费!"因此外界总觉得商务人士难以搞定,殊不知其实并非故意挑刺,而多是做事的专业心理使然。《人格与行为:管理心理学》是罗伯特·斯宾雷和约翰·马丁合写的一本分析工作心理的书籍,无论从观点还是事例来看,都充满着各种有趣设想。在其中描写行为主义的章节里,他们通过一组实验提到:"后天长期所处的环境和经历,会塑造出一类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商务人士体内便带有一种开关,一旦触碰,则进入高度专业的状态。加之本身脆弱的心理,这群人出门对陌生事物总保持着高度的敏感:约会是否准时,商场的香水味道是Miss Dior还是Hermes,楼下餐馆鸡蛋煎得够不够圆润--在商务人士眼中,一切都必须符合 professional标准。

  一位好友做了9年SALES,已经到了相当的级别。但他常常和我说,他喜欢直接谈工作,就事论事,最怕和客户在餐馆吃饭,喝酒喝得没完没了,之后还要桑拿,既不专业也令人头疼。不过看在业绩的份儿上,又不得不强制克服内心对宁静的追求,而去面对轰轰烈烈的销售场。

  时间久了,商务人士逐渐习惯和熟悉的同事和朋友相处,很难迈出这个圈子。何况即使在圈子里,做事专业度越高,遇到的挑战也越多。

  在500强美国公司,给渠道销售发EMAIL催交销售报告,销售经理铿锵回复:"以后给我发邮件请用中文,我们不爱用英文。"

  相熟的记者朋友发短信问我一位媒体大腕的电话,出于职业习惯,我回复:"稍等,我和他确认下答复你。"朋友异常不满,当即回:"不用了,我快和他见面了!"从此这位记者朋友对我颇有看法。

  世界顶级软件公司,新来的员工不满于公司管理上的粗枝烂叶,和人讨论起企业文化,被同事耻笑:"企业文化?像我们这样非一般的大公司,没有企业文化就是文化。"

  招聘遇到关系户,虽然HR强烈推荐,无奈资质平平,朋友坚持不用。很快老板和HR纷纷来找朋友麻烦,上面看好的人,你凭什么不用?

  坚持专业性的商务人士,令人尊敬,但心碎啊憔悴啊,只有自己知道。当然最伤感的情况,还是在不该表现专业的场合里表现专业。

  我们叱咤江湖的女老板去美国出差,席间兴奋地给美国CEO讲起清朝末年的铁马冰河。当她提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旁边新来的华裔同事突然接过话:"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的",女老板装作没听见,继续讲。华裔同事着急了,感觉必须要校正双方的认知误区,遂用手比划着说:"您这样讲是不对的,照这样下去, 历史就被改写了!"美国CEO当即愣住,女老板的脸霎时红如晚霞。窗外,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知要多久才能把这件事完全消化。

  此文来源于《企业界》,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如若转载请联系游金地。

编辑:Mr.shirley
更多
   TAGS
   商务 | 专业 | 心理 |
一键分享,共同成长!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微信号:游金地(youjindi20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6810人参与 | 评论0
登录 (请登录发言,遵循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本内容有任何意见建议,欢迎在此进行反馈。
  • 最新资讯
  • 曝光台
  • 相关资讯
  • 1
  • 2
  • 3
无标题文档
Copyright @ 2013-2014 www.youjindi.com 鲁ICP备11011247号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可信网站身份验证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青岛网警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