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婆(学名:SterculianobilisSmith),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苹婆(学名:SterculianobilisSmith),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种子可供食用,
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
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苹婆
1、形态特征
乔木,树皮褐黑色,小枝幼时略有星状毛。叶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浑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3.5厘米,托叶早落。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长达20厘米,有短柔毛;花梗远比花长;萼初时乳白色,后转为淡红色,钟状,外面有短柔毛,长约10毫米,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顶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有5条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
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矩圆状卵形,长约5厘米,宽约2-3厘米,顶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个;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厘米。花期4-5月,但在10-11月常可见少数植株开第二次花。
2、生长环境
喜生于排水良好的肥沃的
土壤,且耐荫蔽。喜温暖湿润
气候。
3、分布范围
产
广东、广西的南部、福建东南部、云南南部和台湾。广州附近和珠江三角洲多有栽培。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多为人工栽培。
繁殖方法
苹婆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高压繁殖、根蘖繁殖和播种育苗法。
扦插繁殖
苹婆的枝条生根容易,多用扦插繁殖,半木质化枝条、木质化枝条甚至老枝均可扦插成活。一般选用2~3a木质化枝条,插条剪成约15cm,春秋两季扦插于苗床。
为了提高成活率,也可作生根激素处理,扦插入土约3cm。只要保持好空气及土壤的湿度,1个月左右即可发根。[4]
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也是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当瞢荚果成熟开裂时,及时取出种子,即采即播,避免暴晒脱水。沙床湿度不能太湿,沙的湿度以手抓成团,指缝无水滴为宜。播种前沙床和种子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进行灭菌处理,用点播法播种。播种后注意要遮荫保湿,7d后可出芽,第二年春植株可达20~40cm,3~4月便可移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