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出丑的精彩人生 记国家级非遗昌黎地秧歌传承人秦梦雨

2013年12月17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平
  扭出丑的精彩人生 记国家级非遗昌黎地秧歌传承人秦梦雨

     秦梦雨出身秧歌世家,刚懂事他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爱上了秧歌,经常模仿大人们的秧歌动作。秦梦雨9岁就在大哥秦梦楼、秦来的带领下开始扭秧歌,12岁正式拜秦来为师,专攻“丑”行,从那时起,秦梦雨便踏上地秧歌的漫漫人生之路。在上世纪50年代,正值上一代秧歌老艺人在艺术上的巅峰时期,也正是秦梦雨吸取营养,拓宽自己表演路子的好时机。秦梦雨利用一切机会,虚心向老艺人请教,并经常与老艺人同台演出,老艺人一致称赞秦梦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秧歌丑角新秀,经过几年的练习和实践,秦梦雨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小丑星。

   秦梦雨善于综合各种表演流派,经过在实践中消化吸收,丰富自己的表演技巧,充分显示了他的扎实基本功和超人的表演技能,可算是集上一代艺术家之大成。其表演无论是从头到肩,从肩到腰,从腰到腿,都达到行云流水般纯熟,真可谓炉火纯青,亮相更是幽默、诙谐、自然,在表演中最大的特点是毬帽、手帕、扇子三种道具运用的得体自如,形体动作干净利落、千姿百态、钢柔相继、收放得体,功底深不可测。他的表演有极强的感染力、穿透力和折服力,让人百看不厌。在当地的地秧歌表演中被一致推崇为丑行第一。秦梦雨的师傅秦来传给他的四件宝至今还在,一是《跑驴》用的鞭子道具;二是演《锯缸》用的挑担和小板凳;第三件是“丑”行戴的毬帽;第四件是《跑驴》用的串铃。这些表演的服装、道具,记录着他的表演生涯,被秦梦雨当成传家宝,一直珍藏在家中。

  秦梦雨并不满足自己在地秧歌项目中独领风骚的地位,他认为昌黎地秧歌是老百姓心中一块宝,需要世代相传。他广招贤徒,毫不保留地传授地秧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弟子克服畏难情绪,使他们懂得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才能学有所成的道理。他对徒弟们说:“秧歌来源于‘泥腿子’,也用完美回报给‘泥腿子’,把根牢牢扎在老百姓这地沃土里。”为此,秦梦雨教徒时把打牢基础作为先决条件,重点放在创新上,他说:“创新是昌黎地秧歌的生命。”因此他在言传身教中,都体现在“创新”二字,比如在教传统《跑驴》中,他把原来赶驴的舞蹈动作又增加了急行步、跳踏步、小晃腰等,使《跑驴》更贴近生活,大大增加了感染力。

   秦梦雨作为昌黎地秧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不间断地活跃在地秧歌表演舞台上。他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推陈出新,随着时代发展,不断给昌黎地秧歌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力,使得昌黎地秧歌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开花、结果。拜在脚下的门徒可用千记,而且第四代秧歌艺人均效访他的表演技艺。秦梦雨作为昌黎舞蹈协会理事、地秧歌表演艺术家,在文化局每年一度的地秧歌培训班传授地秧歌技艺,为昌黎培训了大批地秧歌骨干人才,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弘扬三歌艺术,繁荣昌黎文化”是县文体局给他的一面旗帜,也是对他多年为地秧歌推波助澜的褒奖。他视昌黎地秧歌为生命,几十年的表演生涯,在当地百姓心中赢得了丑行第一的美誉。
编辑:平
更多
   TAGES
  
一键分享,共同成长!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微信号:游金地(youjindi20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8287人参与 | 评论0
登录 (请登录发言,遵循相关规定)
如果您对本内容有任何意见建议,欢迎在此进行反馈。
  • 最新资讯
  • 曝光台
  • 相关资讯
无标题文档
Copyright @ 2013-2014 www.youjindi.com.鲁ICP备110112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