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17日凌晨1点,苹果在库珀蒂诺总部召开新品发布会,总共发布了4款硬件和2款软件。总体来看,这是一次例行的产品更新,不过是对原有产品线的查漏补缺,并没有什么太激动人心的亮点。
而真正令人兴奋的地方来自一个容易被外界忽略的细节:在本次发布会上,苹果CEO库克宣布了ApplePay将在10月20日正式上线,目前已经签约了500多家银行,在美国共有超过22万家零售店支持苹果的ApplePay服务。
实际上,早在9月11日iPhone6和iPhone6Plus的新品发布会上,苹果就已宣布推出名为ApplePay的支付服务。苹果公司还通过视频展示了这项最新的支付服务,在整个支付过程中,利用近场通讯(即NFC)的技术和苹果的TouchID技术,用户可以轻松完成支付。当时有很多Android支持者不屑的指出,谷歌的Android手机早在三年之前就已具备了这样的功能。的确,对于移动支付市场而言,苹果是一个姗姗来迟者,这是一个客观的判断,不过Android支持者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谷歌并没有在谷歌钱包业务上获得成功,也并没有在移动支付市场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2011年5月,在一次科技业大会上,谷歌执行董事长施密特首次演示“GoogleWallet”(以下简称“谷歌钱包”)。这是谷歌的一款移动支付产品,核心技术也是NFC技术,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配备此功能的手机或者其他设备与10厘米或更短距离内的另一台NFC设备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也就是说用户消费时,只需将手机往商户读卡器上一刷,即刻完成支付。
谷歌钱包看上去确实很方便,你需要做的只是将手机放在离这些终端设备几英寸远的地方晃一下,支付不再用拿现金,也无需掏卡。当用户智能手机安装谷歌钱包软件后,还可以关联上会员卡和打折卡,消费同时享受积分和打折服务。但3年过去了,这款移动支付产品的推广相当不顺利,支持的运营商和手机机型寥寥无几,远未达到谷歌预期。截至2013年年底,谷歌钱包在GooglePlay上的下载量还不到3000万次,在强敌林立的移动支付市场,谷歌钱包的生存由此显得异常艰难。2014年4月,谷歌钱包产品管理总监皮特·哈泽赫斯特甚至离开了谷歌的移动支付业务。
可以说,谷歌钱包的失败也说明移动支付的普及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利益协调问题。换句话说,这条产业链由谷歌、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信用卡公司、银行、连锁商户组成,而每一环节都是各自领域的巨头,正是这种复杂的利益链,最终导致了谷歌钱包的推广遭遇了重重困难。与推广Android大获成功不同,谷歌在支付领域并不占据核心资源,且缺乏对联盟各成员的控制力。另外,谷歌钱包遭遇的艰难险阻还源自强大的竞争对手,目前,美国四大无线运营商中,仅有Sprint支持用GoogleWallet支付,而Verizon、AT&T、T-Mobile三家则联合另起炉灶,开发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平台Isis。另外,包括沃尔玛、Target在内的零售商联盟MCX也在开发类似的应用。移动支付是个长链条,谷歌钱包链条的手尾两端却各自成营,最终发生人心不齐,各自拆台的问题。
不仅下载量“寒碜”,更严重的是谷歌钱包一直在做赔本生意。作为一款让Android用户进行在线支付和到店支付的移动钱包,跟银行和PayPal不一样的是,谷歌不想从用户的每笔交易中分成,它的野心是通过交易数据分析出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向他们投放更精准的广告。为了获得这些交易数据,谷歌向合作的信用卡企业支付了高昂的费用,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谷歌钱包上的每一笔交易其实都在让谷歌烧钱。
不过,谷歌掘金移动支付遭遇重重困难的背后,却是全球移动支付市场一片欣欣向荣。有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额将突破2350亿美元,增长44%。Gartner的研究总监SandyShen表示:“从2012年到2017年,我们预测全球移动支付规模平均年增速为35%,到2017年,移动支付用户将达到4.5亿人,支付规模达到7210亿美元。”在巨大的利益蛋糕面前,谷歌起了个大早,但所获不多。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谷歌想去挖掘消费者尽可能多的交易数据,从而在未来可以用在对消费者的目标广告上,归根到底,这是由谷歌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
如果从商业的角度而言,谷歌的真正面目是一家广告公司,GoogleAdwords和GoogleAdsense几乎涉及每个行业,疯狂的掘金能力使得谷歌营收中的绝大部分进账都来自广告业务。所以对于谷歌来说,要帮助企业更有效率的找到顾客,也就代表他们必须主导这条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换而言之,谷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兴趣不在于电子付款,而在于整套商务链,包含促销,交易细节,优惠券与收款等。而对于各大银行以及运营商来说,他们根本不想被推到这样一个位置,提供各种类型的交易数据返回到谷歌,最终让谷歌能从这些交易数据中攫取丰厚的利润。因此,绝大多数银行并不情愿全力去支持谷歌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与谷歌移动支付业务运营方式完全不同的是,苹果不会分享用户的支付凭证,比如信用卡号、到期日、安全码等信息,同时苹果公司也不保存用户的支付记录。在ApplePay中,所有信息都以加密形式存储在SecureElement中,在支付时会生成设备特有的一次性支付码和动态安全码(又称为代币),然后传送给商家。商家不会知道信用卡信息,也不可能在安全系统有漏洞时泄露信息。如果iPhone丢失,用户还可以通过“查找我的iPhone”服务停止所有支付行为。
在最近的两次新品发布会上,苹果重点强调了ApplePay对用户隐私的保护。苹果CEO库克承诺,“苹果不知道你买了什么,你在哪买的,以及你花了多少钱。”。同时,苹果坚持称绝不出售用户的个人信息。苹果关于个人隐私相关内容采取的沟通逻辑准则是:是先告知—用户许可—用户随时可关闭许可。实际上,不久前库克发出的一份关于苹果个人隐私承诺的公开信也专门提到:“我们的商业模式非常直接:就是销售出色的产品。我们不会根据你的电子邮件内容或网页浏览习惯来建立档案,然后出售给广告商。我们不会用你存放在iPhone或iCloud上的信息来赚钱。而且我们不会读取你的电子邮件或信息,从中获取资料来向你推销相关商品。我们软件和服务的设计初衷,是让我们的设备更为出色。一切就这么简单。”库克在这里特别强调“隐私”,这也与谷歌形成了鲜明的差别。
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苹果此次推出的ApplePay,也并不是简单的一种技术打天下,而是集合了NFC近场通讯技术、TouchID身份验证技术,以及传输加密技术,实现了从银行卡到支付终端机的安全信息传输通道。通过指纹授权,生成相应的支付请求,然后将加密数据通过NFC传送到支付终端,实现了端到端的安全。即使手机丢失,因为获得手机的人并没有相应的指纹信息,也一样无法盗刷银行卡里的钱财,而用户只需要通过findmyiPhone远程解除绑定。为此,从某种程度上说,ApplePay甚至比传统信用卡本身还安全,即便连收银员都无法看到消费者的姓名、信用卡号或安全码。
谷歌钱包要获得成功,需要多方联动,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获得硬件厂商支持。而苹果已经完全控制iPhone硬件和软件,这时候苹果软硬一体化的生态圈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因为ApplePay兼容目前的基础结构,而且苹果已经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用户安装基础,因此在获得牵引方面苹果不会遇到任何困难。换句话说,苹果在消费者与商家之间开通了新的支付方式,但又不会替代现有的支付网络。
实际上,ApplePay的概念并不是苹果的神来之笔,而是自iPhone问世起历经七年的发展自然形成的。2007年,当人们惊叹于初代iPhone的时尚外观与卓越功能时,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早在那时移动支付就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打开APPStore,申请iTunes账号,绑定信用卡,购买自己心仪的APP,其实你已经见证了移动支付时代的来临。
在开发iPod+iTunes,以及iOS的AppStore下载中,苹果积累了海量的绑定信用卡用户,iPhone的用户全球已经有3.3亿人,这3亿多的后备用户都可能是ApplePay的用户。而苹果接下来在iPhone5s时加入的指纹识别TouchID,成为了苹果布局在支付领域一颗重要棋子:指纹识别属于生物识别,是目前安全又高效便捷的支付方式。而在2014年,iPhone6发布只需要加上一个NFC芯片,就补齐了支付的最后一环,一个完美的支付闭环由此就形成了。
事实上苹果就是这么做的,而且筹划了很久,苹果公司的影响力在于其拥有强大的软硬件结合能力,以及高度统一的使用体验。如今,仅凭其拥有10亿iOS用户和8亿iTunes账户,即便一小部分人升级到NFC和ApplePay设备,ApplePay的用户数量也是相当可观,而这又会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使用ApplePay。此外,苹果最新推出的AppleWatch等硬件将搭载ApplePay,也可以作为支付载体,这将进一步提升客户体验。在我看来,ApplePay在今后甚至将是使AppleWatch智能手表与其他同类产品区分开来的最大优势。
正因为ApplePay基于商业价值链建立了新型的“合作共赢”的商业模式,所以它将对银行、第三方支付企业,甚或整个支付生态环境都可能产生深远影响。在第三方合作方面,苹果表示,已与美国运通、万事达和Visa达成合作,并与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6家银行达成合作。这意味着,苹果将覆盖约80%的美国信用卡用户。苹果还公布了ApplePay的初期合作伙伴:赛百味、麦当劳、迪士尼、沃尔格林、梅西百货、丝芙兰和梅西百货等,当然还有苹果商店。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支付周围环境问题。
具体到中国市场,如今国内的NFC移动支付市场相对封闭,只有三大运营商、银联开启了移动支付业务,但由于支付的标准不统一,严重阻碍了NFC移动支付的发展。苹果想要进入到国内市场,与银联、运营商合作是最为省力、快速的方式,而苹果最大的优势便是拥有数亿的iOS用户,也必将能够成为NFC移动支付市场的生力军。
如果仔细观察谷歌的商业模式,你会很容易去理解为何谷歌的钱包为何会失败,他们很难获得银行以及运营商的支持,没有来自市场的强大牵引力,只能依靠自己闷头发展用户。而如今苹果的移动支付方式ApplePay会成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当然,它也会遇到谷歌面临的困境,那就是产业链利益协调的问题。不过最大的不同是,苹果没有谷歌那样的野心,成为消费者交易信息的挖掘者,或是成为银行和商户之间不可或缺的交易中介。苹果充当的是通道角色,其实这类似于支付宝首创的快捷支付。ApplePay获利的商业模式是向银行收取手续费,虽然只是比例非常小的交易佣金,可放在巨量的移动支付市场自然也是一笔大生意,可能丝毫不逊色于苹果商店卖软件的收入。
因此,在最近的两次发布会上,苹果其实发布了这两年最具有潜力的一款产品——ApplePay,虽然在发布会上谈及ApplePay的时间很短,不过这可能是未来苹果巨大的一块收入来源,也是支撑苹果股价的中坚力量。苹果已经拥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用户安装基础,因此在我看来在获得市场牵引方面苹果不会遇到任何困难,苹果的这项移动钱包服务将会成为行业标准,带动行业广泛使用基于NFC的支付系统。而苹果一旦达成其移动支付业务的目标,对于Android阵营的手机厂商而言,将会是一个新的伤害。因为这会将苹果的用户群更加牢靠的捆绑于苹果的生态系统当中,同时吸引更多的用户投奔到iOS系统的阵营中来。当然,我相信谷歌不会轻易放弃移动支付这个市场,我也不认为它会采用别的商业模式,去放弃挖掘移动支付领域的交易数据。这就意味着苹果在这个市场占有后发制人的巨大优势,从而大大领先于它的竞争对手,包括谷歌以及Android阵营。
本文由【游金地】编辑整理,转载分享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