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根据青岛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我市已为733对夫妇办理发放了“单独两孩”生育证,另有1554对夫妇的“单独两孩”生育证正在办理。近来,伴随着这一新政的启动,关于“生,还是不生?”成为许多人热议的话题。
小编走访了一部分符合“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的市民,因不同收入、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等原因,选择也不尽相同。有一些夫妇,因考虑到“独自成长的风险性”、考虑到“空巢老人太寂寞”,“考虑到孩子的成长孤独”,正积极准备材料申请;有的生育观念转变,不愿意再生;还有的夫妇,虽然符合政策,也“心动”了,但在到“行动”的路上,还横亘着犹豫,考虑到育儿成本、考虑到职业竞争等原因,生不起、不敢生。“单独二孩”政策,让很多人陷入了幸福的纠结中。
降低独子成长风险,分担养老压力--
“一个太少,两个正好”
7月16日上午一上班,中山路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就迎来了两位来此领证的市民,经过严格的材料审核,他们的“二孩”生育证终于批下来。拿到证的一刻,王女士满脸笑容,“有了证,我们就可以合法生育第二个宝宝了,当妈妈内心很激动,我喜欢孩子。”王女士在2011年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现在三岁的儿子活蹦乱跳,正是调皮淘气的年龄。在去年年底国家出台“单独二孩”政策后,王女士就一直关注着山东新政何时推开。“为了准备要第二个孩子,老公好长时间就不沾烟酒了。”王女士说,“每次过年走朋串友,看到别人家姊妹们那么多,很热闹,就想着多要一个孩子。”“其实过年的人气只是一个借口,我跟老公更多还是考虑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总觉得一个小孩太孤单,没有手足之情的切身体验。什么事都顺着他,也会让他有‘小皇帝’的优越感,太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他人好好相处,这个也是我们担心的。”
张女士家住李村,正常不堵车的情况下,她需要坐两个小时的公交到单位。29岁的她是黄岛路社区的一名计生服务工作人员,这位孩子刚满19个月的妈妈前几天也拿到了“二孩”准生证。“我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现在育儿成本这么高,好多朋友都很纳闷我们怎么还想要一个。我跟老公都喜欢养孩子,所以打算先把准生证领出来,待孩子上幼儿园时再要第二个。”张女士说,“休完产假,孩子基本上都是婆婆带,早晨一大早出门,下午下班后,才能见到孩子。我们想着自己还年轻,带孩子也不累,现在又有婆婆帮忙分担一部分精力。尽管考虑到育儿成本,但也没把‘二孩’当成一个很大的负担。”
谈到“二孩”政策,在天台路社区,已经当姥姥的孙阿姨说:“养孩子眼下是难点、累点,但老话说没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熬过这几年就好了。总觉得一个孩子太单薄,人老了难说不生病,到那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独木难撑’。前段时间一个亲戚病了,半夜起来送医院、挂号、办住院手续、检查、日夜起居,就一个孩子伺候,能说不累吗?还有的独子家庭,与父母天各一方,父母‘出门一把锁,开门一盏灯’,现在的空巢老人太多了。更有甚至,遇上天灾人祸,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些也都是一个孩子的弊端。”
育儿成本高、精力吃不消、生育观念转变--
“生不起”、“不敢生”、“不想生”
两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减少独子成长的风险性,可以分担养老的压力,可以减少老人“失独”的风险、可以让“空巢”老人多些安慰……但在“心动”与“行动”之间,不少人还在犹豫着。
原因首推育儿成本。“添丁不仅是‘添双筷子’这么简单的问题,后面的路得金钱铺着才能走。”提到育儿成本,观海路社区的侯女士向小编形象地说,“生儿容易养儿难,养一个孩子都不轻松,何况两个?”侯女士向小编粗略地算了一笔账:第一个孩子入托要花费普通工薪阶层工资的四分之一,如果再要第二个,去医院做产检、分娩不找关系都排不上队,如果父母不给带,请月嫂得花五六千元,再加上奶粉、纸尿裤、衣服、玩具……样样都不少花钱。之后,再加上入托贵、择校贵、买房贵,第二个孩子,‘生不起’!”
“除了育儿成本太高之外,多生一个孩子,‘精力’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好多40岁左右的产妇,虽然符合‘二孩’政策,但考虑到大龄产妇的风险,以及之后带孩子所牵扯的个人精力,都直呼‘吃不消’,想想就可怕。”中山路街道计生办郭女士介绍,“截至16号,我们街道共为27对夫妇办理了‘二孩’准生证。基本上是80后产妇,30岁出头,年轻,婆婆又给带孩子,精力能好点。还有的虽不是大龄产妇,但工作很忙,怀孕本来就影响工作,再一休产假,公司就会不乐意。所以好多这样的产妇不敢生,怕一生,工作就没了。”
相比较男性更愿意多生一个,女性随着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孩子和伴侣身上,而更加注重个人发展。32岁的余女士在长沙路开了一家装修建材店,7岁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二孩”政策对于她来说没多大“刺激”。“养孩子重在‘质量’,一个就足够了。”余女士说,“独生子女并不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自我’、‘骄纵’、‘孤僻’,只要教育得当,他们一样会很出色。我跟老公都认为,孩子是生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也不能作为唯一,我们还想追求自身的发展,如果一辈子把时间、精力只耗在孩子身上,我会觉得人生很乏味。”
生育“意愿”难以兑换成“人口”——
选择的犹豫折射出对现实的焦虑
根据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摸底测算,青岛市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家庭总数约为118672户,占全市家庭总数的4.2%;其中有生育愿望家庭为82296户,占符合政策家庭的69%;按生育意愿和符合政策人群年龄构成情况测算,预计今后几年内每年新增出生人口1.4万人左右。
这只是个摸底预测数据,生育“意愿”并不总是转化为生育“行为”。按照通常惯例,类似“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头一两个月应该是申请的井喷期,之后会逐步减少,但根据调查,考虑到上文提到的一些原因,符合政策的夫妇并没有显得非常热情。并且,就算获批了准生证的人,因为年龄大,不孕的几率会增加,还有的也不一定今年就会怀孕,有的日后甚至放弃生育。所以当“意愿”兑换成“人口”时,恐怕这个数据还要大大折扣。
面对持续走低的总和生育率和不断减少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国家出台“单独二孩”政策,对家庭而言,有利于降低养老压力、减少“失独”风险;对国家而言,也有利于改善人口结构,延缓老龄化程度。生育新政利国利民,但人们在新政面前怎么还那么多犹豫?
“有经济能力不会太计较育儿的成本,反复计算‘单独两孩’成本的,基本都是‘准中产阶层’。毕竟经济能力一般的人还是占多数,人们不得不为生活考虑,不得不计较‘二孩’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开支。除了钱之外,还有很关键的问题:谁来照看这个孩子?家庭里的老人们正在日渐老去,照顾孙辈越来越成为不堪承受的重负。让妈妈留在家里照顾子女,失去经济能力,显然又不可能。而政策所指,又恰恰把生育二孩的希望过多集中于这部分人群。”观海路社区计生服务人员侯女士说,“综合各方面考虑,符合政策的夫妇的生育冲动和生育决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这种选择的犹豫也折射出了人们对现实的焦虑。其实生育‘二孩’,不该只是家庭的义务,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支持,也应该及时更进。政府应该重视人们的这种社会焦虑,着手制定相应的前瞻性政策,帮助家庭降低生养成本,协调妇女职业发展与家庭生活的矛盾。”
本文由游金地小编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