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旅途中,疾病不是最可怕的,最要命的是自己没了梦想。”打开刘九龙的博客,首页上最显眼的就是这句话。2006年发现感染艾滋病毒,刘九龙依靠规律性地药物控制,正常地生活了九年。
“生命的旅途中,疾病不是最可怕的,最要命的是自己没了梦想。”打开刘九龙的博客,首页上最显眼的就是这句话。2006年发现感染艾滋病毒,刘九龙依靠规律性地药物控制,正常地生活了九年。这九年,从一名四处碰壁的“北漂”,到专注于传播公益的志愿者,歧视、绝望、自杀这些词语他一点也不陌生,但温暖、理解、陪伴这个几个词也同样出现在他的生命里。今天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11月19日开始,刘九龙跨市骑行,以自我挑战的方式,希望引起大家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注。
挑战:骑行8天,他来到了南昌
11月19日,刘九龙从赣州出发,去于都县屏山牧场骑行、登山。休息了两天后,11月23日,刘九龙从老家于都县葛坳乡出发,一路骑行向北,于11月27日下午抵达南昌。八天七夜,从江西南端骑行到赣北,刘九龙说,这样的挑战他还是第一次。
刘九龙说,这一路上,每到一地的疾控中心,他都会停下车,向市民介绍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在很多人眼里,艾滋病人是奄奄一息,浑身溃烂的。当我告诉他们,我已经携带艾滋病毒生活了9年,很多人都不相信。我这么做,是想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减轻大众对艾滋病患者的误解”。
讲述:感染艾滋病毒,曾想自杀
2006年,刘九龙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毒。同许多艾滋病毒携带者一样,刘九龙经历了最痛苦,最绝望的一段时间。“拿着报告单,怎么也想不到是怎么感染病毒的,一个劲地怨恨自己倒霉。”刘九龙说,那时,他在北京,甚至有过一死了之的念头。
在医护人员的建议下,刘九龙参加了不少互助讲座。但是,互助讲座就像是一剂短效药,效果只有一阵子,“大部分时间还是一个人,容易陷入悲观甚至极端的思想里”。
“北漂”打工,屡屡遭遇歧视
携带艾滋病毒生活了9年的刘九龙,通过稳定的药物治疗,看上去与正常人无异。但是,每当他告诉同事或上司,他是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时,领导、朋友都远离他,甚至逼迫他辞职。在北京工作的三年里,刘九龙因此换了无数次工作。
最终,刘九龙来到南昌,开了一间驿站,为艾滋病患者、家属提供住宿、信息咨询。然而,驿站经营困难,不得不关门。
乡邻的理解,让他走出痛苦深渊
2008年,刘九龙开始写博客。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文字真实而感人。逐渐敞开心扉的刘九龙得到了姐姐的支持。2009年,刘九龙将病情告诉了家人,得到了家人的理解,随后乡邻也正确认识了艾滋病,并和他正常相处,“我是幸运的,因为身边有这么人帮助我。其实,我身边有病友因为家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放弃,而陷入痛苦”。
刘九龙说,很感谢爱心人士的帮助,带他走出了痛苦的深渊。有感于此,他开始宣传艾滋病知识,学习如何让病友得到关爱,“就像这次骑行,如果不是因为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或许不敢挑战自己”。
期待:让大众了解艾滋,减少歧视
“很多人认为艾滋病只在高危人群出现,但事实上,普通人群的感染率也已上升。”目前,刘九龙正配合卫生部门,即将进入南昌的高校,宣传如何防范艾滋病、如何做好性行为保护措施等。
刘九龙说,让艾滋病患者感受社会的温暖是消除歧视的最好方式,“80后、90后接受信息的速度更快,对事物的认知相对来说更全面、客观,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也会相应地减小。对于未来艾滋病患者的生存环境,我十分乐观”。(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