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阔别8年之久的牛市回归,不少人赚得金银满盆,“全民”炒股的盛景再现,在中国第五代股民中,大批“90后”跑步入市,其中不少是在校大学生。记者走访驻济高校发现,在理财上,与南方一些高校相比,山东学生仍略显保守,不过,一些高校金融专业“90后”大学生中也掀起一股小的炒股热,有高校金融学院两个年级有近十分之一的人闯荡股市。
大一学生杨智超专业:投资学开户资金:10万元
入市半年赚40万顺带拿到从业资格
白天上课,晚上研究最新经济动态和股市行情,决定第二天的操盘计划,虽然才上大一,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投资学专业的杨智超已经在股市里闯荡了大半年。杨智超说,他炒股一方面是受所学专业影响,想通过炒股实战学习;另一方面是受父亲影响,父亲是老股民,他很小的时候,就看过父亲炒股,至今脑海中还对那个年代的股市大盘印象深刻。2014年10月底,杨智超刚入大学一个多月,平时爱研究经济的他敏感地觉察到股市利好的信号,向父亲借了10万元,果断入市。
“我的观念是在保证本金的情况下争取最大收益。”初入股市,杨智超并没有冒进,而是选择“长线”投资,他持股时间基本都在四五个月以上,今年3月他又将投资追加至20万,4月份紧接着追加至30万,他粗略算了算,已经赚了40万左右。虽然是“90后”,但杨智超身上却有一股从容和理性。“超短线需要很高的能力,我现在达不到,还是先考虑风险。”杨智超说,有时候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请教父亲,也因为父亲的指导,他在股市里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同专业同级的学生中,杨智超算是走得比较超前的,炒股的过程中,他发现很多专业术语和知识都不是很明白,于是决定考证券从业资格证,用复习考试的办法给自己充电,最近也顺利拿到了资格证。杨智超介绍,大一学生炒股的很少,而金融或经济类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炒股的多一些。
大二学生杨蓓专业:保险学账户总资产:超30万元
加4倍杠杆炒股被称为校园“股神”
与杨智超相比,山财大保险专业大二学生杨蓓算是名“老股民”了,也是校园里小有名气的“股神”,以专业和稳健闻名。他从2013年冬天就入市,至今已有1年半。杨蓓炒股的动因很简单,他以后的职业方向就是证券业,所以想尽早熟悉这个行业,进股市练手学习。入市前,他先进行了模拟炒股,用软件演练了一个学期。杨蓓说,起初家人并不赞同他炒股,后来经过他反复做工作,家人给他设了一条规矩:不能把精力过多地放在炒股上,以学业为主。自己存的一部分钱加上家人的赞助,杨蓓凑了1.5万元开了户。
虽然期间追加了一部分资金,但杨蓓感觉资金量还是太少。去年10月份,他从自己在股市挣的8万元中,抽出5万当本金,加了4倍杠杆,也就意味着他从融资公司借了20万来炒股。一时间,他成了同学眼中的牛人,很多人来找他推荐股票,甚至有同学直接出钱请他运作。“我始终认为股市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赚到钱,每次有同学找我介绍开户,我都首先提示他们其中的风险。”杨蓓说,最近他身边很多同学都“冲”进股市,他所在的学院,大一大二1000多人,大概有100人左右在炒股,能占十分之一,多数是男生。
目前杨蓓的账户里资金量已经超过30万,为了防范风险,他并没有将所有钱都买了股票,而是将资金的40%闲置,剩下的60%投入股市。对于当前的“疯牛”状态,杨蓓心里有点不踏实,他计划隐退一段时间,等股市稳定了再进入。
师长怎么看 建议先保护好钱包有闲钱再练手
山东财经大学当代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华说,最理性的炒股是在保证自己“钱包”安全的情况下,用闲钱炒股,既不是拿自己养老的钱炒股,也不是大学生拿生活费炒股。在他看来,大学生还是应该将学习放在第一位,但相关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了相关专业知识后在股市里实战一下也未尝不可,但前提是经济条件允许,并有安全意识。“没有任何经验就闯入股市是不可取的,现在股市里,很多‘90后’股民都没太有经验,他们没有经历过失败,没有被套牢过,也很危险。”陈华更愿意鼓励学生参加模拟炒股,这样既可以练手,也没有风险,也不会影响学业。股市动态
沪指4500关口遇阻市场恐高情绪蔓延
沪指站上4500点后,大盘进入波动调整期,29日在经历巨震之后沪指平收,缩量微涨0.01%。
虽然专家们大多认为牛市还在路上,目前只是正常波动,但市场恐高情绪已经开始蔓延。股民谢先生是个80后,杨女士是个60后,俩人都从2007年的牛市之巅一路走来,经历过漫漫熊市的洗礼,又重新杀入新一轮牛市。大盘走到今天,两人都有点恐高了。杨女士认为“气数已尽”,打算五一节后全部清仓出场。谢先生不敢追高也不舍得离场,打算先观望着,等大盘翻绿以后融券买入,同时考虑等时机成熟后转战港股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