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路始建于德国侵占青岛以后,德国殖民当局把青岛山改为俾斯麦(德国首相名)山,并在山下驻设俾斯麦兵营;沿青岛河铺设了一条现代马路,并在今黄县路口建了一座石桥,使马路向北延伸,名叫奥斯帕斯街。日本占领时期,将奥斯帕斯街改为巽町南段、俾斯麦兵营改为万年兵营。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以后,于1924年利用这座兵营开办了私立青岛大学,大学前的马路就被叫为大学路。
德国殖民当局把青岛山改为俾斯麦(德国首相名)山,并在山下驻设俾斯麦兵营;日本占领时期,将奥斯帕斯街改为巽町南段、俾斯麦兵营改为万年兵营,妄图永久霸占青岛。北洋政府收回青岛以后,于1924年利用这座兵营开办了私立青岛大学,大学前的马路就叫大学路,也是青岛市惟一以学府命名的道路。1930年山东大学从济南迁来与其合并成立国立山东大学;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大学内迁四川;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在青岛复校。1958年山东大学迁回济南后,1959年在山东大学原址上建立了山东海洋学院,1985年改名为青岛海洋大学。其西围墙外就是大学路。
今青岛育才中学墙外的大学路尽头就是青岛口,当年有一码头,商船云集,海运兴旺,与金口、女姑口并称为青岛的三个海口。大学路东侧有1935年建成的青岛红万(同音字)字会址,亦称道院,现为青岛市博物馆;大学路西侧排列着庭院小楼,错落有致,草木掩映,幽雅安谧。最南端的总兵衙门,1906年后相继为海军兵营、东文书院,解放后曾一度为青岛二中校舍,1959年后建起了人民会堂。人民会堂旁边的几株白杨、银杏就是当年的遗留物。大学路基本上保留着幽静、整洁、绿荫覆盖的风貌,正向建设绿色大道迈进。
大学路自南向北先后连接龙口路、鱼山路、黄县路、华山路、掖县路;两侧是中西结合式居民楼房;沿路有青岛市育才中学、人民会堂、东方饭店、青岛市城建档案馆、青岛市博物馆、大学路小学、青岛海洋大学等。
路的东侧是中国海洋大学,院墙不高,翘首望进去依稀看到宽敞的操场、高高的篮球架、绿树掩映中欧式建筑风格的实验室和教学楼。那段红色的中式围墙里是青岛美术馆,之前是青岛博物馆,再之前是青岛红万字会。
路的西侧迤逦排列着欧式别墅,这些小楼大多都有百年的历史。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这一带居住的多是一些民族资本家、银行高级职员,也不乏教授学者。
大学路上最美的风景要数浓荫蔽日的百年法桐,棵棵粗可合抱,树皮斑驳,灰白相间,树冠擎天,配合着路旁的红瓦屋顶,表现出高贵和典雅,有一种油画一般的美。瞬间让人忘却城市的浮躁与喧嚣。
大学路的一切似乎是单纯为了浪漫而生,这里没有经济繁荣的气息,但绝对不缺乏情调,一个挨一个的咖啡吧临街而立或隐藏在庭院里,显得别有情趣。大学路以那种独具的姿态隐藏在车辆轰鸣、喧嚣繁华的都市一角,停顿在属于上个世纪初叶的时间隧道里,至今保留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成为青岛最有品位的一道风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