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第二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国内外多位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一定挑战,但今年前两月经济数据受多重因素影响,并不能精准展现实际情况,无需过度解读。未来中国经济最大动力来自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增速有望在目前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
经济增速偶尔下滑实属正常
国研中心金融研究所证券研究室副主任范建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受节日因素影响,加之去年进出口数据存在一定水分,因此影响今年前两月出口数据表现,但实际情况应该依然保持平稳增长。摩根大通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龚方雄指出,尽管存在区域性、短暂性泡沫,但中国房地产整体不存在泡沫,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7%以上应该问题不大。
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希勒在会议间隙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目前的数据并不能看出中国经济有非常大的下行压力。希勒指出,目前国际市场对于铁等原料的需求量有所下降,在宏观经济上会有所反应。但总体而言,中国经济近期应不会出现所谓的衰退。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也认为,任何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速偶尔下滑都非常正常。中国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拥有非常多的经济发展机会,这些机会推动了经济蓬勃发展。但目前中国原有机会带来的回报减少,因此需要重获经济推动力。
技术和管理创新应加强
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未来10年中国经济主要面临环境、财政和金融、官员政绩观三大挑战。他表示,必须改变过分注重GDP、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投资增长速度绝对不应该高于GDP的一倍,但是近年来,投资增长速度都高于GDP的一倍,那说明投资的效益较差。”成思危指出,过度重视投资将影响包括技术进步、教育、管理三方面综合要素生产力的提高。
成思危表示,制度创新是改革的红利资源,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将真正解决国家发展的问题。在技术和管理创新方面,他表示,目前我国原始创新还不多,但技术创新还在不断发展,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将帮助化解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埃德蒙·费尔普斯表示,如想继续发展,靠老办法让更多的中西部工人加入到出口行业是不行的。他认为,中国的金融行业还处在积累阶段,目前中国出口市场的增长还面临相当多问题。中国需要让企业进行更多改变,让本土创新遍及到整个经济。“中国出口行业暴增的时代已经结束,我认为中国出口不再会有爆炸式增长。现在大家所担心的是中国金融行业的脆弱性,因为目前中国的资产价格比较高,一旦资产泡沫破裂,可能就会波及世界经济。”他建议,中国需要依赖自身资源实现自我繁荣,依靠本土创新。
说到最后,菲尔普斯对中国经济增长十分乐观“从长期看,我对中国经济绝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我能想到的几乎每一个维度,中国经济表现都可以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