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贷款产品因其资金用途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银行也纷纷推出贴近消费者生活的个性化产品。
据游金地小编了解,个人消费贷款产品因其资金用途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银行也纷纷推出贴近消费者生活的个性化产品。
银率网公布的一则数据显示,2014年银行个人消费贷款挪作他用的现象严重,有超过26%的消费贷款没有用于日常消费,其中用来买房的比例达到16.20%,用作公司经营的占6.46%,用作其他的占比为3.41%。
由于他所在北京分行的消费贷款出现了一些不良,之前一套房屋作为抵押的消费贷款又很难处置,所以两周前该分行就提高了消费类贷款的条件,要有两套住房作为抵押,同时贷款利率最低上浮20%。
银率网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者申请消费贷款的资金用途上,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购买家电家具、房屋装修和买房。其中,用来买房的比例达到16.20%,较上一年下降6.47个百分点。
2014年,楼市整体成交低迷,这也使得房贷申请量和消费贷申请量双双下滑。银率金融研究中心贷款组分析师闫博锴表示,“如果把购房贷款份额与消费贷款中用于购房的份额二者相加,近五成的个贷额度流入楼市。”
从消费贷款的规定来看,如果小于一定额度,可以直接将资金直接打入贷款客户的账户,这就为客户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银行虽然在这方面也很严格,但还是很难摆脱造假,银行在这方面的审核力度确实需要提高。
近年来,银行对于消费贷款一般都要求借款人提供相应的贷款用途证明,也要求大额款项直接打入用途方账户,但这也就滋生了利用此来牟利的渠道,也衍生出灰色产业链和费用,比如贷款套现、提供贷款用途资料等。
为限制更多的信贷资金流入楼市,央行和银监会多次下发过相关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强对消费性贷款的管理,禁止用于购买住房。
2014年5月,北京银监会为此还出台了《北京银监局关于个人综合消费贷款领域风险提示的通知》,称北京银监局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个别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存在制度内容规范不够审慎,贷款金额较大、期限较长,明显与日常消费属性不匹配;贷款调查失职、审批过于宽松、贷后管理失效、员工行为管理不严等问题,使得贷款被挪用于股市投资,购买住房,生产经营等方面。提示各银行要注意相关风险,并要求原则上个人消费贷款发放金额不超过100万元,期限为10年以内。
但是,目前消费贷款不良率抬头,银行在处置抵押房屋上也面临一些问题,迫使银行不得不收紧消费类贷款。某国有大行北京地区一家支行的信贷客户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消费贷款不能做,已经持续很久了。(游金地生活资讯财经栏目)
本文由游金地小编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