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地】讯 八大关街道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有历史悠久的中山公园、鲁迅公园、小鱼山公园、榉林公园和中外驰名的八大关风景名胜区,第一、第二、第三海水浴场,百年历史的绿茵街道,星罗棋布的名人故居、欧式建筑,处处感受到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
康有为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支路5号。原为德国海军上尉弗莱海尔.利利恩可龙的住宅。该建筑建于1899年,1900年竣工,为砖木结构,德国古典三段式造型,建筑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124平方米。建筑主体为三层楼房,内部装修为当时德国“青年风格”样式,是青岛最早的德式建筑之一。1923年被清末维新派学者康有为购得。因清末代皇帝溥仪曾给他题写“天游堂”悬于宅中,故园子也称为“天游园”。康有为说这里“屋虽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碧波,仅距百步”。
1985年1月25日,青岛市政府将康有为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康有为逝世60周年之际修葺开放,1992年进行了整修。康有为故居中,陈列了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献实物。1995年,被确定为省、市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闻一多故居位于中国海洋大学东北角。1930年夏著名学者闻一多来青岛,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1年住进这幢被常青藤缠绕着的二层小楼。1950年,山东大学将校内的闻一多故居命名为“一多楼”。1978年,将一多楼辟为“闻一多故居展室”,并在楼前建造花坛,正中竖立闻一多半身大理石雕像,座上刻着他的学生、著名诗人臧克家撰写的碑文。1985年,青岛市政府将闻一多故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梁实秋故居位于市南区鱼山路33号。1930年代初,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期间在此居住,并创作了《文艺批评集》,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院内留有当时梁实秋栽植的树木。故居巷口有青岛市文物局立的铭牌。梁实秋离青慨叹说:青岛“真君子国也”。他晚年居于台湾,虽著作等身,饮誉国际,但仍思念大陆、怀恋青岛。他晚年的文章中有五、六十篇谈到了青岛。如《西施舌》一文中说:“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岛”;在《饺子》一文中说:“我吃过顶精致的一顿饺子,是在青岛顺兴楼(北京路)宴会”。
沈从文故居位于市南区福山路3号。1930年代初,著名作家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1932年,作家巴金来青岛时,亦住在沈从文寓所。沈从文在此先后创作了《从文自传》《记丁玲》《月下小景》《八骏图》等名著,《边城》也是在这期间酝酿而成的。
花石楼位于市南区八大关风景疗养区黄海路18号,第二海水浴场岸边。“花石楼”由白俄罗斯人格西莫夫营建,建筑由圆形5层与多角形4层楼构成,顶层为观海台。为典型的欧洲堡式建筑,又融入了希腊式和罗马式的风格,也有哥特式建筑特色。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塔楼顶部为雉堞式女儿墙。建于临海岬角部位,地势突兀,三面临海,气势恢宏,是八大关风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游人多喜集聚于此拍照留影。花石楼庭院占地4.513亩,院内绿化配置为欧洲田园式风格,鹅卵石铺小路,花坛、草坪、常绿树自然结合,松柏参天,环境幽雅。陈毅元帅曾下榻此楼,并写作著名长诗《初游青岛》。1984年,青岛市政府将花石楼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主楼位于市南区八大关风景疗养区居庸关路16号,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1920年代末丹麦王子来青岛,见八大关一带濒临大海,景色迷人,遂命丹麦驻青岛领事赵亨生在此建造了该楼,准备请丹麦公主来青避暑消夏,故后人称“公主楼”。该楼为砖木结构,花岗岩石基,地上3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721.98平方米。外部造型由一座尖塔与不规则斜顶屋面组成,南部为宽敞的方形平台,绿色墙面。公主楼利用了地势落差,将底层下卧,主立面设计了一个简化了的哥特式尖顶塔楼,西侧内墙略有内收,形成阁楼空间与建筑体块的对比。该楼造型致、美观,倍受游人瞩目。前国家领导人彭真、罗瑞卿等曾入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