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黄县路12号,面南背北,楼下为老舍全家居所。老舍于1934年来青岛受聘于山东大学,直至1937年离开青岛,大部分时间居住于此,这是他在青岛的三处借寓住所之一,另两处一在莱芜一路,一在金口二路。在此写下了许多小说、散文和杂文,其中有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现为青岛市著名风景点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舍先生在,现在开辟为“老舍故居纪念馆”暨“骆驼祥子博物馆”,中国第一个以作品名称命名的纪念馆。“骆驼祥子纪念馆”是老舍先生儿子舒乙的创意。在舒乙先生给青岛的信中提到,在俄罗斯有个以歌曲取名的“喀秋莎纪念馆”就很好,非常有名。
这位文学大师不仅能动笔动墨,还能动刀动枪,不愧是八旗子弟。
上世纪30年代,他从济南搬到青岛住,写作累了,就练拳脚。诗人臧克家来老舍家探望他,一进门吓了一跳,墙上挂满了刀、枪、棍、棒。臧克家问,这怎么搞的?老舍说:“我在锻炼身体。”1964年,老舍率中国作家团去日本访问。有一日本青年听说老舍是习武之人,向他请教武艺。65岁的老舍婉拒不得,只能接招。没几个回合,小伙子被撂倒在地,众人皆惊。没想到拄着拐杖的文人老舍竟然还有这般力量。
在老舍先生纪念馆中,写作间和过道门厅还摆设有老舍先生习武时使用的刀枪剑棍等兵器,为我们揭示了老舍先生鲜为人知的文学大师的另一面。
老舍先生纪念馆二楼是正真的老舍私人茶馆,不对外开放,只接待国际友人和各级冒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