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于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颁奖典礼,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我国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荣获2014年爱明诺夫奖,,施教授也成为了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学者。小编得知,中国的施教授通过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做出了突破性贡献,并且在多个生物学领域的新发现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提供了重要线索。
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
众所周知,瑞典皇家科学院是一个不属于政府而独立存在的科学机构,在世界上与英国皇家学会、法兰西科学院和前苏联科学院齐名。这次清华大学施教授能够代表国人获得这个奖项,是我们国人的荣耀,施一公是河南郑州人,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和讲席教授。2007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8年2月至今,受聘清华大学教授,2009年入选第一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9年9月28日起,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获2010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2013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12月19日,施一公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但是他更喜欢别人称他为“教授”而不是“院士”。
施一公教授平日中深受学生爱戴,在科研中不忘育人之心,教好书先做好人,他曾说“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善和改进国家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做些努力,能培养一批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一些贡献”。或许,如果要每个人达到施教授的水平太不切实际,但是他的科学精神和认真态度却值得我们学校,在当下这个混乱的社会中,我们一定要洁身自好,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对待人和事,只要做到这样,我们即使不能为国家做出什么大贡献,但是改变自己,往好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对国家最大最扎实的贡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