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因里希亲王饭店1899年9月1日开业,最初由在上海的德国曼德尔公司投资建造。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饭店在刚刚开张一年多时间后,即在1900年或1901年,曼德尔公司就将自己在青岛的这份产业卖给了青岛旅店业联合协会的股份公司。
1、简介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1899年9月1日开业,最初由在上海的德国曼德尔公司投资建造。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饭店在刚刚开张一年多时间后,即在1900年或1901年,曼德尔公司就将自己在青岛的这份产业卖给了青岛旅店业联合协会的股份公司。后者则在拥有了海因里希亲王饭店之后,于1904年在城市的东部海滨又建造了一个同样规模的旅馆,并在很长时间里,同时经营着当时租借地上声名最响的两个饭店。
青岛旅店业股份公司持有海因里希亲王饭店的股权长达10年,在这10年里,饭店栖息的城市成长为了一个德国的殖民地样板。海因里希亲王饭店产权的第二次变化,发生在1910年前后,在这次交易中,哈利洋行买下了这里,成为了这个纯粹的德国饭店的新投资人。
2、风格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墙体采用花岗石基座,黄色粗砂石墙面,立面为欧洲同时期旅馆建筑中常用的三段式分割法,布局采用强烈的中轴线对称式,中部和两端在平面中略前凸,顶部配以曲线式山墙,转角处用花岗石镶嵌。饭店屋面为平缓的红瓦坡顶,两侧设起尖式阁楼窗。大门为三座券拱式并排门洞,通过多级台阶沟通与室外地坪的联系。有评论指出,这栋开有矩形条窗并设置花岗石窗套的早期饭店建筑,风格中已印含了新艺术运动的影响痕迹。
从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装有南向阳台的房间里,可以望到一条景色秀丽的岸边林荫道以及远处的海湾和海岛。在高大开阔的门厅里摆设着绿色的皮沙发,厅后部是楼梯间。厅的两侧则修成宽大的游廊。入口处左侧依次为餐馆、台球室和阅览室,最后方有一间可容80个客席的大餐厅。其中的装潢摆设,尤其那些红底烫金的皮椅和精雕细刻的食品柜,会使人联想起欧洲本土的大宾馆。饭店正门右侧是几间客房和活动室,其余客房均在二层。在朝海的楼中段还设有一间女士专用
沙龙。饭店所有的40间客房,都配有独立的浴室。作为装饰和对本土
文化的尊重,饭店在正对着威廉路的东山墙上,刻下了一个醒目的中文寿字。
从海上眺望长长成一列的海因里希亲王饭店,蔚为壮观。1899年9月30日上海出版的《德文新报》副刊《胶州消息》上曾有文章说,当人们从海岸驶近青岛城时,这座辉弘而舒阔,在夜间配有眩目的照明灯的欧式建筑群呈现出一幅十分壮丽的景象。
3、历史
海因里希亲王饭店是青岛最早竣工的旅馆,也是市区最古老的楼房建筑之一。许多当初由于住房匮乏而临时住在大鲍岛中国工人住宅里的欧洲商贾,在这座饭店完工后,就立即都搬迁到了这里。在此后的15年,包括海因里希亲王在内的许多重要的莅临者,都入住在了这里。1908年5月,青岛土地法令的制定者单维廉在患肺病的夫人携三儿女离开青岛后,一人迁住到了海因里希亲王饭店,一直到1909年1月15日返回德国。第二天,青岛新闻刊载了海军参事单维廉博士返国休假9个月的消息。此后,尽管单维廉在1924年初受孙中山的邀请前往广州完成了土地税法草案的制定,但却再没有回到过
青岛。1926年1月5日,单维廉因为乘人力车时颠覆受伤,在广州去世。海因里希亲王饭店成为了这个对青岛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的德国人,在这个殖民地城市的最后栖息地。
而同样令饭店的所有者所不能预料的是,在德国人手中,海因里希亲王饭店的最后使命,充当的也是不无悲愤色彩的总督官署医院的辅助医院的角色。据《青岛被设为德国的卫戍城》的记载,1914年德日战事展开时,按照合同,海因里希亲王饭店在战时要提供出租房间,这样,这间由德国人建造的远东最具规模的大饭店,便在其成为日本人的战利品前,成了它的缔造者的重病陪护中心。这一颇富戏剧性的结局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奇怪的联想,也许这是冥冥之中上帝的一种安排。入侵者的非道义被另一种非道义驱除,应被视为一种魔鬼间的游戏。只可惜的是,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见证了这种种非道义置换游戏的海因里希亲王饭店的相当一部分,后来被拆除掉了,使我们不能再从中窥见其曾经的辉煌和无奈的衰败。
日本第一次占领青岛时期,海因里希亲王饭店改称
青岛大饭店东馆。1938年,重新获得了青岛的日本人将这里变成了桐部队的司令部。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国民党青岛市执行委员会的办公楼。再后,这里成为了青岛市政协的办公楼,直到被拆除。
4、现状
原址在:太平路、青岛路口,原威廉皇帝海岸、威廉路口
建造期:1899年1月至9月
业主:曼德尔(上海)公司
建筑面积:3611平方米
现状:已拆除,原址重建酒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