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2014年7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
据游金地小编了解,人社部、财政部下发《关于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2014年7月1日起,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调高标准所需的资金,将由“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这是2014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以来,首次上调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此次上调将惠及全国超过1.4亿城乡老年居民和数亿城乡家庭,有利于更好保障和改善低收入或无收入的城乡老年居民基本生活。
我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在此之前,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中央统一规定的每人每月55元,各地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补贴调整。
“由于前几年处于制度从局部试点向全覆盖推进的过程中,部分地方尚未纳入国家试点,不宜统一提高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但授权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在55元基础上增加基础养老金。许多地方适当提高了新农保和城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基于此,中央在2014年初就开始酝酿上调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有接近人社部人士此前对记者透露,2014年初开始,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纷纷上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为上调基础养老金领取水平做准备。
该人士说,此前有消息称人社部计划将全国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80~100元/人/月。不过两部委日前下发的《通知》明确,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增加15元。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褚福灵表示,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变动等情况,建立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正常调整机制,逐步上调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事实上,在此前每人每月55元的发放标准下,财政对新农保、城居保待遇的补贴额度一年已超过1200亿元。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财政增收幅度减小。中央财政对全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补助资金的增幅远高于财政收入增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城乡居民老年生活的关心。”
除此之外,《通知》强调,“此次增加的基础养老金金额,不得冲抵或替代各地自行提高的基础养老金。”这意味着,基础养老金地区差异将不会因此缩小。
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秘书长房连泉认为,基础养老金的标准最好能够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规划,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缩小各省份基础养老金的差距,制定统一的标准,由国家统一发放,减少地方性的影响,并根据物价水平等因素调节。(游金地生活资讯民生生活栏目)
本文由游金地小编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