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我国世界卫生日的口号是“预防病从口入,吃的更安全、更健康”。在我国,每年因为食源性疾病发病的人数就超过了2亿,什么是食源性疾病?如何远离食源性疾病?
每年全国2亿多人因“吃”而病
说到“食源性疾病”,大家一般认为只是“拉肚子”,多数人不会去看医生,但事实上,食源性疾病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一类疾病,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食源性疾病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特别是对孕妇、婴儿和老年人等弱势人群。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从2011年开始,逐步建立国家综合监测网络,并开展了食源性疾病的负担调查。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共报告病例1.7万人,死亡111人,而这个数据只是实际发生人数的“冰山一角”。疾病负担初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食源性疾病发病人数超过2亿人,每6个中国人里面就有1个得食源性疾病。
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凡是通过摄入食物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记住五个食品安全要点 远离食源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拟定了食品安全五大要点,专家称,遵循这五大要点就可以预防大多数的食源性疾病。
要点一:保持清洁
拿食品前要洗手,准备食品期间经常还要洗手;便后洗手;清洗和消毒用于准备食品的所有场所和设备;避免虫、鼠及其它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近食物。
要点二:生熟分开
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它食物分开;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版;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要点三:做熟
食物要彻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食品;汤类食物要煮开以确保达到70℃,肉类和禽类的汁水要变清,而不能是淡红色的;熟食再次加热要彻底。
要点四: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
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所有熟食和易腐烂的食物应及时冷藏(最好在5℃以下);熟食在食用前应保持滚烫的温度(60℃以上);即使在冰箱中也不能过久储存食物;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要点五: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使用安全的水或进行处理以保安全;挑选新鲜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选择经过安全加工的食品,例如经过低热消毒的牛奶;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净,尤其如果要生食;不吃超过保鲜期的食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