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监管环境不断趋严,一面是传统优势业务面临中资银行的竞争,日子不好过的外资银行在理财业务领域正不断寻求机制上的完善和创新。
据游金地小编了解,一面是监管环境不断趋严,一面是传统优势业务面临中资银行的竞争,日子不好过的外资银行在理财业务领域正不断寻求机制上的完善和创新。
游金地小编了解,为应对理财业务监管的新规,部分外资银行已通过设立理财业务协调委员会的方式来进行业务梳理和归口。另外,新设或升级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也成为不少外资银行的选择。
在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完善其相关制度。2014年7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银监发〔2014〕35号)(下称“35号文”)。35号文发布后即引发市场关注,商业银行纷纷开展理财事业部制改革。
与中资银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架构调整不同,外资银行的改革更多的是采取设立理财业务协调委员会的方式。
据游金地小编了解,恒生中国根据实际情况与监管要求,已制定“最适合本行的理财事业部归口管理方案”,并由环球市场部组织牵头,由个人银行、企业银行、风险、合规等多部门参与,成立了以各自职责内容为基本框架的理财业务归口管理信息中心。
另外,汇丰中国与花旗中国在总行层面也已成立理财业务协调部门,负责协调全行理财业务。从其他外资银行也获悉,有的银行针对35号文对理财业务架构进行了相关调整,预计过一段时间将可成型。
据游金地小编了解,在35号文发布后,部分外资银行成立了专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或是对现有的机制进行升级。该委员会一般直接向董事会汇报。
据恒生中国相关负责人介绍,恒生中国早在2013年已成立“投诉工作委员会”,该委员会由该行高管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本着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理念,定期对涉及理财产品的投诉进行梳理。在银监发〔2014〕35号文发布之后,恒生中国随即在现有的“投诉工作委员会”基础上,转型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并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
事实上,外资银行对理财业务,尤其是消费者保护的愈加重视有其内在动力。和中资银行有所不同,由于国外市场成熟程度更高,外资银行在代客理财、财富管理领域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在2007年几家主要的外资银行刚进入中国国内市场时,其在该领域的口碑和优势甚至是一些国内银行所无法比拟的,不少高净值客户都纷纷选择在外资银行进行投资理财。
不过,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外资银行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口碑和形象受到了很大冲击。由于危机爆发后,海外市场震荡剧烈,不少投资品价格下跌,受此影响,外资银行所擅长的一些设计较为复杂的投资海外市场的结构化产品投资收益远不及预期,零收益或负收益的产品也不在少数。一时间,不少外资银行深陷理财产品“投诉门”,其专业能力和销售规范性一度遭受质疑。
业内人士表示,这些理财产品风波也使得外资银行意识到消费者保护的重要性。在这之后,不少外资银行加强了其在消费者保护方面的机制建设。(游金地生活资讯财经栏目)
本文由游金地小编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