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岛市 【切换城市】

科大人物何燕:教书育人 师者本分

2016年04月22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小小游

10
摘要: 科大人物何燕:教书育人,师者本分。

  科大人物何燕:教书育人,师者本分


科大人物何燕:教书育人

科大人物何燕:教书育人 师者本分


  她是省级精品课程“传热学”、省级精品课程群“制冷与低温工程”(包括5门课程)负责人,是省级精品课程“工程热力学”主讲教师,也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省级特色专业负责人。在山东省第九届高校教学名师奖评审中,她再次榜上有名。

  ——她就是博士生导师、机电学院副院长何燕教授

  我就是在那个阶段锻炼出来的

  何燕,工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是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先后承担了多门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最新的科研成果与课本知识相结合,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取得显著效果。

科大人物何燕

科大人物何燕


  当年刚刚参加工作的何燕,承担起了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该课程涉及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备课难度大,学时多,教学任务重,许多老师都不愿承担该课程的教学任务。初生牛犊不怕虎,何燕毅然承担起了该课程的教学任务。没有资料,就跑图书馆、上互联网;没有教学经验,就虚心向老教师学习、请教;此前没有学习过的相关专业课程,就跟着相关老师去听课没有犹豫,没有推托,何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谈起这些,何燕有很多感触,她说:“那时感觉天天在备课上课,有时为准备两学时的课甚至要花费三倍以上的时间。有压力,但更有动力,我就是在那个阶段锻炼出来的。”

  参加工作当年,何燕就获得了学院教学效果奖。主持及参与省级和校级本科教学立项5项、主持省研究生教学立项1项。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教材2部,参编1部。获中国化工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论文获评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她本人获评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把专业建设当作事业来做


科大人物何燕:教书育人 师者本分

科大人物何燕:教书育人 师者本分


  “从接手这项工作,我就一直把专业建设当作事业来做。”谈起能源与动力工程(当时称热能)专业的发展历程,何燕感慨颇深,她说,团队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正是因为大家齐心协力,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才会有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2002年年底受学院委托,何燕负责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当时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教研室和实验室的筹建工作,2004年被正式任命为该专业教研室主任和实验室主任,全面负责该专业建设工作。

  由于是新上专业加之当时崂山校区尚在建设中,何燕遇到始料未及的困难:师资力量单薄,加上何燕只有4个人,且都是女教师;办公条件简陋,连一间像样的教研室都没有;没有实验室,设备也少得可怜,仅有的几台仪器都堆在一起,无处安放,但这些都没有吓到我们。”面对困难,何燕带领其他3名女教师,在进行大量调研基础上,完成了该专业发展的详细规划,并带动大家提前备课,有些不太熟悉的课程就完全依靠自学,备上几遍后再给学生上,保证了所开课程正常进行。

  从当初的一无设备,二无实验室,三无师资,四无实习基地,到如今的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博士点、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以博士点-硕士点一级学科-品牌-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建设为框架的学科-专业-课程建设格局。

  何燕接受CCTV新闻联播采访

  2014年,该专业实验室获批成为全国高校唯一一个具备“全国能效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这也是该实验室获批的第六个相关检测资质。何燕说,为申请这一资质,自己和团队的成员们先后经历了七年的历程,期间“碰了很多次壁,接触了很多部门”,从青岛市到山东省再到国家的有关部门,反反复复不知跑了多少遍,才获得了成功。利用这些资质,何燕带领团队的老师和同学们开展了多种社会服务工作,不但为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支持,同时也极大的增强了学生开展实践工作的能力。

  何燕说,十三五期间,热能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将在现有基础上争取“碳核查资质”的获批,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2015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对该实验室进行核查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何老师是良师,更是益友

  多年来,何燕致力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的研究工作,已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7项等纵向研究课题和12项企业横向课题。目前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主创新计划项目1项,横向课题5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85篇,其中第一作者39篇,SCI、EI检索21篇。获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1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三等奖各1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受理专利18项。是气候变迁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山东省节能协会常务理事,省节能专家。


何燕接受CCTV新闻联播采访

何燕接受CCTV新闻联播采访


  何燕坚持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提高教学水平,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内容引入到本科教学改革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2013级研究生李少龙说:“何老师科研项目多,涉及范围广,她总会根据我们每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多学科交叉’。”

  谈起这些,2013级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马翔说:“何老师总会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特有的教学方式营造出一种大家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的氛围。”“何老师有自己的管理方法,她会给我们布置课后作业,这些作业既与课堂内容有关,但又不拘泥于此,是课堂内容的延伸和充实。”2013级研究生曹志芳说,不仅如此,日常教学中何老师坚持亲力亲为,一次去办公室看见老师在统计试卷上各题目的正确率,我想帮忙,但被老师拒绝了,她说想看看大家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调整教学侧重点。

  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多元化发展,让大家通过接触、学习其他专业知识,形成不同的专业素养、提供给人不同的科研视角,而一种视角背后说不定就是一个科研难题的攻克。所指导的“机械实验演示教具”获得全国机械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小型太阳能光伏冰箱”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指导的“创新节能型热泵热水器”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三等奖。指导学生自制的5台“稳态法导热仪”已在传热学教学中应用了6年,并获得了学校实验技术成果一等奖,获批了国家专利。

  今年研一的崔连雷说:“来科大几个月里,何老师结合我的兴趣爱好,在征求相关老师意见基础上,帮我早早确定研究方向,让我摆脱了刚入学的迷茫。在生活上,何老师经常会询问我是否已经适应科大的环境,让我倍感温暖与安心。”

  “何老师是良师,更是益友。”本科就读我校现已研二的朱圣坤,在大四期间就提前进入自己的研究生课题——碳纳米管的分散。之前很长时间,朱圣坤的项目陷入了低谷,没有进展也没有头绪。“实验做了几十遍、甚至一百多遍,都没有转机,觉得要崩溃了。何老师总在我最需要时出现,并结合她自身的科研经历启发我。顺着老师的指点往下走,就会发现自己正一步步攻坚克难,接着便会茅塞顿开。”

  “教书育人,师者本分”,这是何燕在自己教学总结中的一句话。在17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一直身体力行地对教师的这一本分进行着诠释,并且她所做的,又远超出了“本分”这一范畴之内。

  (文章转载自青岛科技大学报第751期)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小小游]
标签: 何燕 工程热力学 青岛科技大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