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岛市 【切换城市】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逝世:一生致力于相声艺术发展与传承

2017年06月20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小小游

11
摘要: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逝世:一生致力于相声艺术发展与传承

  6月18日晚,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因病逝世。他一生致力于相声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仅在青岛一地就收了朱琦、王德枋、张起铭3名徒弟。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2015年,唐杰忠多次来青岛参加演出、帮带徒弟,为青岛曲艺事业的发展付出了辛苦和汗水。如今他的徒弟也已为师教徒,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青年演员,成为青岛曲艺界的力量担当。昨日,记者分别采访了朱琦、王德枋、张起铭,听他们讲述了自己与恩师的深厚缘分。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逝世:一生致力于相声艺术发展与传承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唐杰忠逝世:一生致力于相声艺术发展与传承 

  朱琦:唐老师题匾勉励后辈

  朱琦从小喜欢相声,主攻捧哏,在众多的捧哏演员中,他尤其喜欢和蔼可亲、憨厚儒雅的唐杰忠,他觉得自己的外型和表演风格都跟他很接近,就有意地模仿他。1991年,作为一名业余相声演员,在青岛双星集团工作的朱琦去湖南益阳参加全国业余青年相声大赛。赛前,评委唐杰忠、姜昆等来到后台,与演员们亲切交谈,还嘱咐他们别紧张,好好发挥。看到了自己的偶像唐杰忠,朱琦高兴极了,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比赛中,他不慌不忙地表演,抖响了不少“包袱”,逗得唐杰忠哈哈大笑。在那次比赛中,朱琦拿到了捧哏一等奖,从此,他萌生了拜唐杰忠为师的想法,而这个多才多艺的年轻人也走进了唐杰忠的心里。1996年,朱琦调入青岛曲艺团,成为了一名专业相声演员,他与唐杰忠也有了更多的交往。1998年,朱琦终于入门,成为唐杰忠的弟子。

  不同于从小学艺,“带艺拜师”的朱琦跟随唐杰忠的学习只能是在偶尔的见面中,甚至生活的细节里。有一次聊天,唐杰忠发现朱琦常爱说“嗨”这个字,他便严肃地说:“虽然捧哏里会用到这个字,但可不能乱用。捧哏在台上的话语很少,每一个字都是有原因的,一定弄明白要表达什么意思,才能说出口。”从那以后,朱琦在表演中对每一个字都反复推敲,力求精准到位。对于相声中“捧”和“逗”的地位和关系,唐杰忠多次教育弟子,一个好的相声演员必须是“能捧善逗”,双方就像是一幅太极图,黑白两色永远是互为依托,难以分开。还有一次,唐杰忠来青岛给朱琦助演,休息的间隙,师徒二人去花园里散步,走着走着,唐杰忠便和朱琦对起了台词,并且及时地给徒弟指出问题。为了传授技艺,对于徒弟的邀约,只要有空,唐杰忠都会到场。这些年来,他多次来青岛参加相声演出,还两次出席朱琦的收徒仪式。2010年,朱琦告诉老师,在他的倡导和参与下,“青岛曲艺社”成立了,由他担任艺术总监。唐杰忠高兴地说:“好啊!要我做些什么吗?”朱琦犹豫了一下说:“不知能否请老师给曲艺社题个匾,鼓励一下青岛的相声后辈们。”唐杰忠一口答应下来。不久,唐杰忠就给朱琦寄来了三幅字,让他自己挑。2010年至2015年,唐杰忠三次来到青岛曲艺社,两次登台表演;最后一次,即使不能说相声了,可他仍然上台与观众见面,鼓舞青年演员。如今,每当抬眼看到“青岛曲艺社”那块匾,朱琦就会想起唐老师的音容笑貌,想起他的谆谆教诲,想起他为青岛的相声事业做的每一件事。

  王德枋:名师收了个业余弟子

  尽管知道唐老师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但听到他逝世的消息,76岁的王德枋还是伤心垂泪,难以接受,因为他与唐老师的情感已经超越了师生。1991年9月,作为首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的特邀嘉宾,唐杰忠与姜昆到青岛啤酒厂参观。当时王德枋在工会工作,是啤酒节的策划者和工作人员之一,便有幸参加了接待。品酒时,厂长刘正德介绍说“我们工会的老王同志,也喜欢说相声呢。”唐杰忠很高兴地说:“是吗?来一段儿,来一段儿!”王德枋觉得自己就是个业余爱好者,在两位相声大师面前表演那不是班门弄斧吗?可唐杰忠却鼓励他说:“大胆说,这也是一种交流嘛!”王德枋鼓足勇气,用胶东方言唱了首《丽达之歌》,把姜昆、唐杰忠逗得捧腹大笑。厂长说:“既然老王说得还可以,那就请唐老师收个徒弟吧!”唐老师转脸问姜昆:“你看如何?”姜昆说:“我看没问题。”唐杰忠说:“好,既然领导批准,我就收了这个徒弟。”王德枋当场给唐老师鞠躬敬酒,算是拜了师。事后,他以为这只是饭桌上的一个玩笑,没想到不久,唐杰忠便让他的师弟给王德枋来信说:“听唐先生讲,你已拜入唐门,谨向你表示祝贺,希望尽快把年令、职业、地址及从艺简历寄来,以‘补入谱中’。”字里行间表达了唐先生对他的关怀和鼓励。就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业余相声演员也成了相声大师的弟子。后来,每次唐老师来青岛,王德枋都会前往见面,聆听他对相声艺术的理解和教诲,那种亦师亦友、亲如家人的情感,让王德枋至今难忘。很多人不理解唐老师为何收业余弟子,王德枋认为这都缘于他的平易近人、热爱艺术,他常说:“相声是门大众艺术,只要根植于群众,多收艺术功底强的业余演员为徒,才能让相声更接近群众、接近生活,也才能让相声艺术发扬光大。”

  张起铭:他的教诲让我受益终生

  张起铭与唐杰忠的缘分也起缘于上个世纪90年代。1996年,青岛体育馆搞了个活动,通过相声演员赵宝乐,张起铭有幸见到了唐杰忠,两人一见如故。后来,唐杰忠每次来青岛,张起铭都会前去拜见,陪同他参观、访问,并且给唐老师引荐青岛的相声演员。两人的感情日益深厚,张起铭也成了唐杰忠的“口盟弟子”。提起唐老师教他说相声,张起铭说,“用我们的行话讲,那可真是‘一口一口喂大的’。唐老师看着和蔼可亲,可如果发现问题,他的批评是非常严厉的。”有一次,唐杰忠教张起铭唱京剧,张起铭觉得自己唱得不错,可唐老师却认为他唱的是“三没”京剧,即没味、没点、没板。在唐老师的指点下,张起铭只得一遍遍地练,直唱到唐老师满意为止。

  对于表演,唐老师每次都是极其严肃和认真的。有一次,青岛的一家酒厂请他拍广告,台词是“别叨叨,就喝栈桥醇”。因为这句话极富地域特色,所以导演需要他用青岛话讲出来。为了这一句台词,唐杰忠练了好几天,隔一会儿他就抓住张起铭说:“来来来,听听我说的青岛话地道不?”后来,每次见到唐老师,徒弟、徒孙们都拿这件事开涮,但笑过之后,大家都对唐老师执着追求艺术的精神所感动。如今,张起铭已是中华山东快书研究会的副会长,他一边表演,一边写段子、教学生,他从唐老师那学到的东西让他受益终生,他也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的学生。
游金地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小小游]
标签: 唐杰忠 相声 青岛曲艺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