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岛市 【切换城市】

父母的唠叨虽好 但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奏

2016年04月11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小小游

9
摘要: 最近,一首《妈妈之歌》在网络走红,歌词中妈妈一遍遍的催促令人忍俊不禁,但是过多的催促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应当学会尊重孩子生命节奏。

  “起床!起床!快起来!快去洗脸!快去刷牙……”最近,微信群内,一首叫《妈妈之歌》的歌曲以及原创者的故事被大量转载。创作并演唱这首《妈妈之歌》的,是美国喜剧女演员安妮塔·兰弗洛。48岁的她是3个孩子的母亲,一次灵光乍现,她将自己催促儿女的话写成了歌曲。整首歌只听到一位母亲的急切:“快啊,快点啊,不然就来不及了!”网友们听后忍俊不禁:原来,普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父母的唠叨虽好 但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奏

父母的唠叨虽好 但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奏


  《妈妈之歌》描述了一个现实:很多孩子每日生活在被催促之中,快速、高效、忙碌成为最基本的生活状态。曾经,父母叮嘱孩子的口头禅是“慢慢走,小心跌跤”、“慢慢吃,小心噎着”,现在孩子听到最多的是“快点吃饭”、“快点做作业”、“快点弹琴”、“快点睡觉”,甚至“快点玩”。

  尊重孩子的生命节奏

  父母为什么要不停催促孩子呢?因为觉得孩子太磨蹭,打乱了自己的节奏,于是反过来打乱孩子的节奏。

  科技馆里,运动传送装置边,4岁的梦梦跑来跑去,转动把手,看小球前进、落下、再前进,一旁的妈妈烦躁地走来走去:“老玩一个有什么意思?再玩这个就没时间玩其他的了!”不容分说,她拉起孩子就走,孩子则不停挣扎回头。

  “每次看到两岁半的女儿笨拙地、慢慢腾腾地举起小勺子吃饭,我就忍不住着急,总拿勺往女儿嘴里塞。”32岁的何女士说,自己也知道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但就是着急,按捺不住。

  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慢节奏的孩子≠拖拉的孩子

  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下,父母或多或少都会对孩子说过催促的话语,这样的催促对孩子到底有什么影响呢?记者咨询了早教专家、儿童心理专家王燕。

  王燕表示,成功论导向的教育方式,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高更快更好的标准,都促使了中国父母急切的心态。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生活中的“磨蹭”,如果只是不停催孩子“快点儿”,孩子也就只能慌里慌张草草了事。然而我们要的结果并不是“简单地把事情糊弄完”,而是要让孩子养成“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催孩子反而会使孩子养成做事毛躁的性格。

  作为家长,要尝试和孩子一起放慢节奏去生活。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节奏去吃饭、穿衣,从而让他了解自己是谁,会做些什么。让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玩耍,以促进他把事物形象化、概念化,从而区分想象与现实,言语与行动。

  学学龙应台的慢慢来

  可能有些家长会担心,由着孩子的慢节奏来,会使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或者养成拖拖拉拉的性格,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这样的孩子主要是生活没有规律,以及很难保持注意力集中,缺乏做事连续性造成的。不催促的家长反而会使孩子更专注,再加以守时观念的培养,就不必担心慢节奏的孩子会变成拖拉的孩子。

  听完《妈妈之歌》,我觉得作为父母,应当学习一下台湾女作家龙应台,这位母亲对儿童的节奏格外尊重,并以她自己的智慧走出了女性在个人事业与母亲角色之间的冲突,感动和启迪了无数读者。她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台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游金地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责任编辑:小小游]
标签: 妈妈之歌.生命节奏 育儿知识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