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这两天疫苗事件刷爆网络。铺天盖地的“疫苗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由开始的“疫苗事件”拓展到了“疫苗”本身。
这两天疫苗事件刷爆网络。铺天盖地的“疫苗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由开始的“疫苗事件”拓展到了“疫苗”本身。
疫苗接种 用?还是不用?
先说说关于“疫苗”。
这个其实可以不用说的。疫苗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接种疫苗,预防疾病,尤其感染性疾病。从我们小时候,就知道要接种疫苗。只不过现在随着科技发展,疫苗的种类越来越多了,可以预防的疾病类型也越来越多了。
再说说“疫苗事件”。
就像这次山东事件一样,疫苗事件是由于监管失职等原因发生了和“疫苗”相关的事件或事故。比如:假冒伪劣或过期失效疫苗被应用到接种者身上,而发生了安全事故。
那么事情的关键当然应该是国家和管理层面加强监管的问题,而不是正常疫苗本身的问题。
就比如,山东这个事件就不是疫苗本身的问题,据报道,这是一批正规生产的疫苗,但是,由于监管失职导致疫苗在运输储存等环节出现了问题,而使得疫苗失效。
除了这两点以外,可能还有一方面的问题也必须说说。那就是疫苗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的问题。
也就是说在使用环节没有出现监管失误的前提下,正规疫苗有可能出现的对受体不利的反应。就像药物都有副作用一样,疫苗也不可能100%没有不良反应,这是肯定的。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2014年在《生命与灾害》杂志发表论文《疫苗接种,打还是不打》,论述的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现摘录如下:
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接种局部的红肿热痛以及发热等。发生率较高,一般为百分之几,但都比较轻微,基本无需治疗或只需对症治疗。
第二类是与免疫机制有关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在万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绝大多数是轻微的过敏性皮疹,有些是比较严重的过敏性紫癜等,但通常也可以痊愈。
第三类是减活疫苗中活细菌或病毒造成的感染。主要集中在卡介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两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结炎的发生率在万分之几,引起全身感染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引起小儿麻痹症大概率约为25万分之一。
那么,这就又带来一个问题,即:疫苗接种,用?还是不用?
因为担心接种疫苗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虽然概率极低),那么是否就应该拒绝接种,选择不接种疫苗就会更安全吗?!
那么,再来浏览文献上的一些数据。文摘如下:
1)在脊灰疫苗问世之前,几乎所有儿童都会感染脊灰病毒,每200例感染病例中会有一例出现不可逆转的瘫痪。在瘫痪病例中,5%-10%的患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因为有了脊灰疫苗,脊灰病例自1988年以来减少了99%以上。
2)破伤风病死率在10%-70%之间,20世纪80年代全球有80万左右新生儿死于破伤风,2002年降到了18万人,2008年下降到5万人。
3)在没有疫苗的年代,超过90%的人在10岁前感染了麻疹病毒,其中多数可出现症状。1980年,在广泛开展疫苗接种之前,估计麻疹每年在全世界造成260万人死亡。
4)中国是流脑高发区,曾出现过5次大流行,发病率最高时达403/10万,病死率为5.5%。上世纪80年代后我国开始推广预防接种,流脑发病率开始逐年下降,至90年代,发病率维持在<1/10万的水平。
其实,医学上的许多领域都涉及到这类问题,有治疗作用或预防作用,同时(至少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副作用。用?抑或不用?那就只有一条路:权衡利弊,孰轻孰重?!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疫苗接种 感染 山东疫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