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德基与阿里巴巴子公司的合作给中国的“金色拱门”(麦当劳经典的M形标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KFC搭上马云之后,求麦当劳的心里阴影面积
通过与国内顶尖外卖网站的出资人结盟,肯德基的所有者百胜餐饮集团已开始着手解决,美国以外最大的市场增长放缓的难题。而这恰恰也是麦当劳在中国遇到的问题,麦当劳还处在出售中国业务的阵痛期内,未来应该能更好地与肯德基竞争。
麦当劳所受到的冲击
百胜和麦当劳已经意识到,消费者的口味在不断改变,他们需要在中国合作伙伴的帮助下留驻于市场最顶端。近几年,没有意识到该战略重要性的品牌,诸如乐购、百安居以及百思买,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从中国市场撤出。
对于麦当劳和百胜,它们都受到了中国食品安全丑闻的打击,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提高自己的声誉,还需要朝着提供更健康的食物而努力,并保持在行业前列。它们还需要充分利用起,业务较少的小城市消费增长的机会进行发展,而最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日常线上活动急剧增多,它们必须参与其中。
中国百胜的快餐业务,其中也包括必胜客,超过7200个网点。然而,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其市场份额已经从2012年接近40%下降到去年的23.9%。麦当劳的市场份额已经从2013年的高点16.5%下滑至13.8%,其在中国拥有2200家店铺。
将一部分中国业务出售给私募股权公司春华资本和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令百胜领先其美国竞争对手开展相关线上业务。蚂蚁金服是中国最大支付平台的所有者,并且持有外卖网站饿了么的股份,这些重要“拼图”能够帮助百胜吸引那些想要通过手机订购并支付食品的顾客。
春华资本方面,百胜得到的也是国内顶级的交易商之一:它的创始人胡祖六曾经是前高盛集团大中华区的董事长,之后会担任百胜集团中国区的董事长。
诚然,春华资本与蚂蚁金服只购买百胜中国很少的股权——低于6%。不过,这更突出了麦当劳所面对的困境,它寻求的是整个业务的买家。不像百胜,麦当劳对中国的业务并没有列什么规划清单。不过,与它的竞争对手一样,该公司已经意识到,跟当地的伙伴合作与特许经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麦当劳大多数在中国、香港和韩国的餐厅直接为公司拥有。麦当劳3月份表示,公司的最终目标是让亚洲95%餐厅的所有权归属于当地所有。
麦当劳的心里阴影面积
麦当劳面对的难题在于,对当地合作伙伴放手可能会威胁到其品牌价值,毕竟它已经在2014年的食品安全恐慌中遭受到了打击。该公司严格控制运营环境,如对高级管理人员变动实行三年的禁令等,这类举措令投标人望而却步。
麦当劳目前只吸引了少数中国投资者的兴趣,而且他们之中也没有像蚂蚁金服那样在互联网上有分量的公司。利害关系方(私募股权合作伙伴除外),根本不具备网络消费群体的专业知识,在零售行业也没有知名度。至今为止,有兴趣收购麦当劳大陆业务的公司名单中,包括从事不良资产经营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和奶制品生产商北京三元食品。三元的大股东是国有的北京首都农业集团,好歹在北京还经营着几家麦当劳餐厅。中国国有企业中信集团,只有规模不大的零售业务,它也正在参与麦当劳大陆业务的收购。
麦当劳差点就面临永远从中国撤出的危险。经历了几个季度的下降之后,麦当劳今年的同店销售额终于有了起色。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它仍然是中国的第二大流行快餐品牌。尽管如此,麦当劳和百胜仍然面对来自中国式快餐的威胁,如德克士(其炸鸡零售不及肯德基的三分之一)和华莱士,它们对于市场份额的侵蚀在不断增长。
搜索合作伙伴是关键。麦当劳需要一个足够灵活的伙伴,以适应顾客不断变化的口味,以及兴起的网上购物,尤其是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购物活动。阿里巴巴放话,潜在的互联网合作伙伴其实并不多。在中国,自助式的电子商务运作看起来几乎是可行的。沃尔玛6月份决定将一号店出售给京东,就是大家应该谨记在心的一课。
麦当劳中国业务出售的最终竞标将于下周结束,新的经济伙伴可能就此诞生。麦当劳下一个最优选择,应该是一个具有丰富零售经验的公司,并且业务能够覆盖全中国。如果不这样做,麦当劳就会变得像残羹剩饭一样。没有什么比冷掉的快餐还要令人倒胃口了。
1987年,肯德基进入中国,在北京开设了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连锁餐厅。1990年,麦当劳也来到了中国。对于中国很多1980年后出生的人来说,这两个品牌应该都不陌生。对于专注第三方理财宜盛宝的小编来说,西式快餐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健康饮食观念的转变,很多人恐怕都会和小编一样不再迷恋西式快餐的味道。百胜中国的此次的转变,是作为西式快餐的企业策略调整所做出的积极尝试,也许能够为悬崖边上的此类企业指引新的出路。然而“简单粗暴”出售全部中国业务的麦当劳,则应该深思熟虑一番,不然还是无法拯救其未来在中国的业绩。
标签: 肯德基 麦当劳 肯德基阿里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