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青岛“大学之城”:创建高等教育体制 绘制高校发展新蓝图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一个令人景仰的字眼,是一座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更是彰显城市实力的名片。细心的市民会发现,自2012年起,青岛站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始发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超前布局、主动谋划,努力营造“大学城”的氛围,尤其是在最近几年间,已有北大、清华、哈工程、复旦等29所院校或与青岛签署协议,或是落地生根,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集聚效应初步凸显。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座现代化大学之城已浮现在我们面前。
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提到,到2020年,青岛城市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主城区不再仅仅是市内四区,而是规划为三个主城区,也就是东岸城区、北岸城区和西岸城区,从而构建大青岛格局。青岛优质高校资源的引入,也正是为了适应未来格局发展的需要。
“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的目标也随之确立。经过短短几年努力,青岛优质高校资源引进方面可谓是成果卓著。引进高校数量多达29所,2016年一年就引进了11所“985”“211”等知名高校。
多所国内外名校已与青牵手
大学之于城市,不仅仅体现在智力人才的输送、科研资源的聚集、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在于它能够厚植文化底蕴、培育城市精神、传承精神文明、迸发创新活力。城市的创新离不开大量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先进科技的驱动,高校拥有的创新人才和科技资源则扮演着“桥头堡”的角色。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是打造城市创新体系的主力军,更是推动青岛城市蓝色跨越的新引擎。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岛原有高校25所。从办学层次上看,有本科层次高校16所,专科层次高校8所,成人教育高校1所。从办学性质来看,有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省属高校7所、市属高校2所、企业所属高校2所、民办高校9所、军事院校2所。从建设水平而言,有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3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1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立项建设院校1所。
青岛优先布局,谋划发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引进逐步进入快车道,2016年有11所高校牵手青岛,2017年开始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就有4所高校与青岛牵手或者扩建校区。1月7日,青岛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北京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月20日,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在青岛府新大厦举行;2月9日,青岛市、山东大学和剑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在创新转化领域开展具备引领性的深度合作;2月14日,青岛市将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北航青岛科教新城,北航青岛校区计划2019年开始招生……今年,青岛高校资源引进大幕已拉开,会有越来越多优质高校抢滩青岛、集聚青岛。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地位进一步凸显,蓝色产业作为引领,全力向蓝色、高端、新兴产业转型。青岛将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蓝色跨越之梦逐一变成现实。
绘制青岛高校发展新蓝图
“青岛引进高校的政策可以说是目标宏大,但又切实可行。”青岛市委党校文史教研部主任赵立波教授表示。2016年,青岛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引进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一揽子”政策支持。《意见》规划了青岛未来5年高等教育发展的蓝图和格局。提出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根据要求,引进高校研究院、研究生院、国际化人才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20所以上,研究生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在校生数量和高校数量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在副省级城市中处于上游水平;建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大学,使青岛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从世界大学发展史来看,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会吸引高校集聚,而高校的集聚又会促进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两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青岛也正在进入一个这样良性的循环。”曾参与《意见》论证的青岛大学国际合作处处长刘琪说。青岛出台这样一个政策,可以说走在了全国绝大多数城市的前列。
引入高等教育资源,不是想来就能来。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岛引进高校,突出“优质”二字,引进的高等教育机构应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境内大学原则上应为国家“985”“211”工程大学或国内专业排名前5名的高校,境外大学原则上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事实上,青岛引进高等教育资源方面从来都是严格把关。北京大学青岛科技园和海洋研究院、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央美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创业园、上海财经大学青岛财富管理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校区)、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研究院……目前,青岛引进的高校共有29所,绝大多数是“211”或者“985”高校,甚至有英国的剑桥大学、美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国外知名高校。
《意见》中还提到,结合青岛市高校现有学科布局、实力,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科技的需求,“十三五”期间,重点引进海洋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工、航空经济以及文化影视传媒、商学、财富金融管理等领域的学科专业。“意见中涉及到的学科专业主要是一些新兴产业,跟产业的升级、区域的发展结合都特别密切,而很多高校选择来青岛,也是看好了青岛的这一点。”刘琪告诉记者。
参与《意见》论证的青岛市工程咨询院政策规划研究部规划咨询师郑云龙则表示,青岛确定引进的新兴产业不仅仅是要在“十三五”期间发展,与青岛的产业发展相结合,而是着眼更加长远的目标,促进青岛城市的发展。
有资金补助提供用地支持
引进优质高校资源,青岛可谓是大手笔。资金、用地、配套、一事一议四方面政策支持,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对引进并正式运行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给予补助,对引进的非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500万元的启动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200万元,连续补助5年;对引进的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400万元,连续补助5年。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办校区或分校的,划出专门区域并预留500亩至3000亩建设用地;对设立研究院、二级学院等二级办学机构的,根据需要预留相应面积的用地。给予建设用地、人才公寓、房屋租赁、税收减免、机构设置等优惠政策,并提供高层次人才、子女及配偶落户等配套服务。
“引进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对我市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高等教育机构,实行‘一事一议’,予以特别支持”。如青岛设立了2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对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等高校的青岛校区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根据各高校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校园规划总用地3000亩,教工住宅规划总用地720亩;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将占地2000亩,总建筑面积107万平方米,计划发展成为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人左右的船海核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对引进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实行“实物化”支持。由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高标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目前已经建成使用的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博物馆就是由公共财政参与建设。学校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博物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市民开放。
创新高等教育机制体制
引进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要创新体制机制和管理运行模式,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形成政府引导、社会投入的多元发展格局。也就是说,我市将积极探索公办、民办、国有民办、混合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采取合作办学、垫资办学、租赁办学、独立办学等多种办学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尝试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大学制度和产学研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为青岛市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目前,引入并已经运行的高校中,青岛也做了诸多的探索。山东大学校长张荣表示,青岛校区将会坚持新体制运行。在办学体制上,探索部、省、市共建新模式,探索实施大学理事会制度,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管理体制上,探索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延伸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以延伸管理为主”的校区管理体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异地多校区管理模式;在培养体制上,试点探索“书院制”,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打造国际化的育人环境。
在青岛建立科研院所的高校,也做了诸多的尝试。“对于引进的高校研究院,基本上都是事实理事会制度,地方、学校和企业联合参与,重大事项理事会决策,院长负责执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运行上,研究院也是实行双主体。比如说,天津大学青岛研究院既是事业单位法人,也是企业单位法人,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市场对接,实现产业转化。
本土高校“开疆拓土”
青岛持续加强优质高校引进力度,原有驻青高校也在不断拓展办学“版图”,以服务于青岛市城市发展的需要。去年,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就分别划定了新校区。中国海洋大学黄岛校区选址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占地约3000亩。该校区将重点打造国家级综合性滨海试验区和海上试验场,建设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海洋装备与仪器、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研发基地和相关学院;建设海洋发展战略研究领域的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国家“蓝色智库”;并与国际知名海洋科教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共建学院。海大黄岛校区规划到2020年,校园建设达到招收和培养研究生、开展科研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人以上;2021年,初步完成校区一期基本建设,规模不低于30万平方米,在校生规模达到5500人;2025年,初步实现校区运行常态化,形成黄岛校区学科专业基本框架。
青岛大学胶州校区选址在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功能是引进美国、加拿大等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联合开展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科研团队;围绕青岛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和胶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布局,调整组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学科群。青大胶州校区占地3000余亩,青大将依托胶州校区,在国际化合作办学、人才引进以及打造高水平学科方面加快发展步伐。新校区建成后,将有3万名学生到青岛大学胶州校区学习生活。
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已开工建设。平度校区占地约1000亩,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3亿元。2018年建成后,学校将围绕区域经济产业需要,按照不少于5个学科门类、不低于1万人的规模开展全日制人才培养。青农大将在此配备相应教学、科研、教辅、后勤等机构和人员,平度校区将成为规模适中、结构完善、管理先进的主校区之一。
我市已引进并运行的高校有13个: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安交通大学青岛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海洋技术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青岛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校区)●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校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创业园●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
已签署合作协议并正在推进的国内外高校(机构)有16个:
●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中科院科教园)●同济大学青岛高等研究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园●西南交通大学青岛轨道交通研究院●清华大学大数据中心和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大连工业大学●北京大学青岛科技园和海洋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中美城市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青岛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岛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青岛研究院●青岛科技大学与德国耶拿应用大学等5所德国大学合作共建中德双元工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与德国BITS大学共建中德创业大学●联合国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普华永道大学(转自信网)
游金地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优质商家
猜你喜欢
热门排行
标签: 高等教育 青岛城市格局 青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