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金地】讯 楼山是沧口很重要的一座山头。德占青岛时,此处曾设有一个卡子门。据说清廷组织专业人员绘制地图时,(一说是《大清一统舆图》,另一说是《大清会典舆图》)把此山给漏掉了。编纂人员发现后,随意给起了个名字叫“漏山”,意思是“漏掉的山头”。上世纪30年代,沈鸿烈主政青岛,掀起一股改名潮,认为“漏”字不雅,就改为“楼山”,名之至今。
现在许多地图上却非常任性地把楼山标为“娄山”。
楼山上的“木”哪里去了呢?应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山上的树木。从抗战到解放战争期间,胶济铁路多次中断,青岛被围困,市内燃料奇缺,树木被砍伐殆尽。解放后,政府大力号召在此植树造林,历经数十载,终于林木成荫,成为沧口市民的一大休闲场所。令人不解的是,公园建成后,登山入口处的卧牛石上赫然题写了四个大字“娄山公园”,“木”字偏旁没有了。
楼山的“木”到底是怎么弄丢的?原因在那片街道上。众所周知,青岛有个好传统,以省份名来命名一片街道,这样寻找起来比较集中方便。位于楼山以西,国棉八厂以北这片地域,开始是以湘贵一带的地名来命名,如沔阳路、浏阳路、娄山路、安顺路等等。上世纪50年代,工业兴起,为方便货物运输和工人上下班,在此建一火车小站,给车站起名为“娄山站”。此后,那条河就成“娄山河”了,那座山也顺理成章变成“娄山”了。
刘忙真的变成“牛毛”
传说明清时,有一户人家住在沧口一座小山坡上。户主姓刘,叫刘忙,人称其为“刘忙家”,那座无名高地也被人称之为“刘忙山”。后来叫来叫去,竟然顺口叫成了“牛毛山”。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人凑起“沧口八景”(也有称为“十景”),硬是生发出“牛毛夕照”一大景观。说的是站在胶州湾边东向遥望牛毛山,衰草离离,像稀疏的牛毛在夕阳的余晖中苍凉着,端的是好看了得。
如今,“刘忙山”的名字很少有人提及,倒是牛毛山真正叫起来了。
标签: 楼山 刘忙山 娄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