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岛市 【切换城市】

红军守陵人——91岁老人45年守陵 月入1000

2016年04月04日   生活资讯   来源:游金地   编辑:小千

14
摘要:   【91岁老兵刘福昌:前半生为国战斗,后半生为烈士守墓】

  【91岁老兵刘福昌:前半生为国战斗,后半生为烈士守墓】1944年11月入伍,当过中国远征兵、解放军战士,参加过渡江和解放浙江、福建等战斗战役,并远征云南、浴血奋战缅甸,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1955年复员退伍,1971年自愿请命到鲁班烈士陵园守陵至今。(彭佳政、干劲、刘星宏)(来源:军报记者微博)


  头裹白头巾,脚穿解放鞋,手拿竹扫帚,45个春秋如一日,每天穿梭于72级台阶间,打扫枯枝散叶两次……这就是坚守在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近半个世纪的扫墓人刘福昌。

  刘福昌老人,1925年出生,贵州省遵义地区鲁班镇小水村人。1944年11月入伍,当过中国远征兵、解放军战士,参加过渡江和解放浙江、福建等战斗战役,并远征云南、浴血奋战缅甸,先后荣立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1955年复员退伍,1971年自愿请命到鲁班烈士陵园守陵至今。入选“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国好人榜名单。

  说起刘福昌老人,遵义红色革命老区人民都会肃然起敬。在鲁班镇烈士陵园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里,“抗战英雄民族脊梁,功昭日月国人共仰”的锦旗震撼人心,这是刘福昌老人一生光辉写照。

  当谈到红军长征时期鲁班场战役时,刘福昌老人声情并茂地讲起了那场战斗历程。1935年3月,中央红军以全部主力与国民党3个师在距贵州省茅台镇约40公里的鲁班场展开激战。躲在山林中的他,亲眼目睹了战斗的惨烈,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令他刻骨铭心,让他对牺牲的红军产生了敬仰之情。10岁的他从此下定决心,长大也要干革命,当红军。 1944年11月,日军入侵黔南,先后窜扰荔波、三合、独山、八寨、都匀等5个县,国民党军队全线溃败。19岁的刘福昌被抓充当壮丁,编入国民党54军81师无线电排,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后来跟着54军去云南打日本鬼子,一直打到缅甸。

  老人感慨道,“刚被抓去当壮丁的时候,打日本鬼子,斗志高昂,后来打内战,心里很不是滋味。在辽沈战役中被打败后我们离开了锦州。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部队里很多人都有投诚的念头,我们全团官兵也在阵前起义了……”1948年,刘福昌在团长带领下毅然起义,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兵团第9纵队(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的一名战士,在解放战争中英勇顽强,荣立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


  到了1954年,刘福昌从部队复员回乡,担任小水乡武装部长,上任不久,他感到自己文化低,工作起来力不从心,主动辞职在家成为一名勤劳善良的淳朴农民。1971年的一天,刘福昌走进当时的仁怀区区委书记办公室,书记望着他说:“打算派你去守烈士陵园,你愿不愿意?”刘福昌坚定地回答:“我去!”刘福昌从此来到鲁班红军烈士陵园,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一守就是45年。45年来,无论冬秋雨雪,刘福昌总是在天刚蒙蒙亮时,就提着竹扫帚出屋,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把1500多平方米的草坪、石阶、走廊彻底打扫干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烈士陵园最初只有8棵柏树,45年来,刘福昌栽树浇花,亲手植下2000多棵树木,30多个品种的花草栽满30多个花台和100多个花盆。在烈士陵园对面的斜坡上,老人还用黄杨木栽出了一个大大的党徽图案。如今,鲁班红军烈士陵园柏木森森,绿草茵茵,红军烈士的英魂在这里得到了安息。刘福昌付出了自己后半生的全部心血,与红军烈士朝夕为伴,红军烈士陵园已经成为了他的生命支柱。

  “是什么力量使您坚守这片净土,什么精神使您守护烈士忠骨?”面对笔者的一个个叩问,刘福昌老人说:“我家五辈都是贫农,受地主压迫,我亲眼看见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家乡的那场血战,英勇无畏的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愿为红军烈士守墓,在清贫中坚守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快乐。” 如今,老人每月工资加上退伍补助也只有1000元的收入。虽然清贫,老人并无怨言。2002年隆冬,长征文化研究会创立者桂向东来到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把兜里仅有的500多元钱拿出来给老人,被老人婉言拒绝。老人说:“你要是真有这个心,就为红军走过的地方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吧!”鲁班镇政府考虑到老人的年龄问题,不再安排他守墓,但他却不愿离开,仍住在陵园,打扫陵园,修剪花草,接待前来祭奠红军英魂的人。

解读热门新闻,呈现敏感事件,更多独家分析,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 1
  • 2
  • 3
【日照银行·阳光贷】有品质生活更阳光
无标题文档